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10期

肝包虫病的CT诊断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肝包虫病的CT影像特征及CT诊断价值。结果与结论囊型包虫病表现为单发及多发囊性病灶,泡型包虫病表现为低密度实性病灶。在我区系属高发,笔者收集我院收治13例病例,探讨肝包虫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多发病灶者3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包虫病的CT影像特征及CT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包虫病13例。其中囊型包虫病12例、泡型包虫病1例。结果与结论 囊型包虫病表现为单发及多发囊性病灶,泡型包虫病表现为低密度实性病灶。

【关键词】  肝包虫病;X线计算机

肝包虫病即肝棘球蚴病,主要流行于牧业发达地区。在我区系属高发,笔者收集我院收治13例病例,探讨肝包虫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0—2007年间,我院收治及手术病例证实的肝包虫病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多发病灶者3例。多囊性病灶7例。泡型包虫病表现低密度病灶,术前仅诊断肝占位,术后病理证实。钙化者6例。

    1.2  方法  使用西门子SOMATOM欢悦螺旋CT机,8mm层距定位,5mm层厚扫描病变部位。全部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

    2  结果

    本组13例共发现病灶16个。肝右叶13个,左叶3个。多子囊型病灶8例,囊壁钙化6例。

    3  讨论[1~3]

    病灶CT表现:(1)肝包虫囊肿大小不一。病灶直径15mm~20mm。单发10例,多发3例。囊肿边缘清晰、光整。5例钙化及1例合并感染的囊壁显示不清晰。囊内密度均匀。CT值15~20Hu。注入造影剂后密度不变。囊壁在增强的肝组织衬托下可予显示。(2)9例囊内囊即母囊内出现子囊,子囊数目大小不一,多个子囊充满母囊时呈多房状或蜂窝状。如主要分布在母囊的周边部则呈车轮状。(3)4例母囊破裂分离:①内囊分离可出现内外囊部分分离出现“双边征”;②内外囊全部分离、塌陷、卷曲并悬浮于囊液中,呈“水上百合征”或“飘带征”。

    本组病例仅1例泡型包虫病术前仅诊断肝占位病变,未能达到确诊要求。余病变部位、数目、诊断均无偏差。可见CT扫描对肝包虫病的诊断具有很强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周东海,黄进,赵志文,等. 肝包虫病的CT诊断.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7,(6):439-441.

2 严庆萱,杨英海. 肝囊性包虫的CT特征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 2008,(4):147-149.

3 巷列加. 肝包虫囊肿继发感染诊治体会. 医药产业资讯, 2005,(14):102-103.


作者单位:内蒙古扎兰屯,扎兰屯市中蒙医院CT室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