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9年第9卷第5期

血液制品原料血浆供应现状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血液制品原料血浆供应现状我国的血液制品主要为三大类,一为白蛋白类,二为免疫球蛋白类制品,三为凝血因子类制品。制品原料由具有国家核发《单采血浆许可证》、专门从事单采血浆活动单采血浆站提供。基本为有偿献浆,供血浆者以农民为主。近年来,我国血液制品因其原料人血浆的供应短缺而变得紧俏......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血液制品 原料血浆 供应现状

我国的血液制品主要为三大类,一为白蛋白类,二为免疫球蛋白类制品,三为凝血因子类制品。制品原料由具有国家核发《单采血浆许可证》、专门从事单采血浆活动单采血浆站提供。基本为有偿献浆,供血浆者以农民为主。近年来,我国血液制品因其原料人血浆的供应短缺而变得紧俏,甚至出现"救命药"难求的现象。随着单采浆站整顿,尤其单采血浆站改制,全国的采浆量大幅下降,从高峰时期的5000吨锐减至2007年2700吨左右。有关分析认为,2007年全国的人血白蛋白有将近50%的需求缺口,特别是2008年1 月1日起实施的检疫期制度的将进一步影响血液制品行业的原料来源。单采血浆站招幕新献者困难和原有献浆人员流失也是重要原因,预计未来2~3年内尚不能达到供需完全平衡。如何解决当前困难,笔者综合分析如下。

    1  原料血浆供应紧张原因

    1.1  政策因素

    1.1.1  血液整治。血液整治工作从2004年起就被列为全国整规工作的重点。而一批黑血站、问题血浆站的关闭和整治,使得血浆原料从2005年起就开始变得紧俏。

    1.1.2  改制和规范政策。国家对于血站和血制品采取的一系列改制和规范政策,同样影响到了原料血浆的供应。国家要求将单采血浆站与血液中心和地方卫生局分开,改制成为独立企业,以便于监管。由于改制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单采血站又属于血制品企业经营链的上游,改制期间单采血浆站的业务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采浆时下降。

    1.1.3  2008年1月1日起,国家推行血液制品原料血浆“检疫期”制度。即原料血浆投产前需要放置90天,经对献浆员的血浆样本再次进行病毒筛查并检测合格,方可投入生产,而这也间接导致原料紧张。

    1.1.4  国家对于单采血浆站的设置给予了严格的规定,《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单采血浆站应当设置在县(旗)及县级市,不得与一般血站设置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域内。所以,不少制品生产企业将浆站建立在边远省份,导致运作成本增加,但即使在这些地区,作为优质浆源的年轻人也越来越不乐于“卖血”而情愿外出打工。浆站供浆者招募工作开展效果较差,浆站发展困难,不能实现短期内有效增加原料血浆集量。

    1.2  社会因素

    1.2.1  行业正面宣传甚少。公民(潜在供血浆者)对血液制品、单采原料血浆、献血浆知识知之甚少,不像无偿献血一样因广泛宣传而深入人心,绝大多数人认为无偿献血是献爱心,是光荣。而献血浆就是卖血,是羞耻。其实,献580毫升血浆一般只能获得 150元,报酬是很低的。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血液制品生产也都依靠有偿献浆,甚至还有白领献浆。

    1.2.2  行业败类负面影响。在河南艾滋病村等极其恶劣的事件发生后,主管部门错误地吸取了教训,那就是“献浆很危险”。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整个社会都将献浆看得很低下,行业的社会形象变差,无论是浆站管理者还是献浆员,都毫无职业荣誉感。特别是城镇居民、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受相关负面报道影响,宣传动员工作难度更大。他们担心献血浆对身体健康有伤害而不愿参与供血浆。

    1.3  经济因素

    1.3.1  部分离单采血浆站路途远的供血浆者,因近几年车费上涨、往返费用增加,不愿参与供浆。

    1.3.2  物价上涨,供浆者误工补贴费用的增加幅度远不及物价上涨幅度。

    1.3.3  政府对农村的优惠政策的实施,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导致因经济原因的供血浆者减少。

    1.3.4  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使农民工收入增加,外出打工的农民增多原有的献浆人群越来越不满足于“卖血”的收入,才导致了全行业的原浆短缺。

    1.4  管理因素  卫生管理部门对单采血浆血源实行行政区域划分,客观导致部分供浆员因离规定供浆单采血浆站实际交通距离太远,不愿前去,而有意愿前往供浆的浆站又因管理规定而被拒绝。因此而浪费宝贵的资源。

    1.5  浆站因素

    1.5.1  因按规定对新老供血浆者开展身份确认、体检化验等工作,部分供血浆者感觉献血浆审查过程漫长,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不像无偿献血那样方便省时。

    1.5.2  供血浆者因初次供血浆发生不良反应而产生心理障碍。

    1.5.3  献浆过程中不愉快经历导致流失。

    2  原料血浆供应紧张对策

    2.1  合理调整政策。针对我国血液制品面临的短缺困局,必须正视我国血液制品生产依赖有偿献浆的现实,提高相关人员的社会地位。在此基础上,对具体政策进行三方面的调整,对采浆、生产等各环节实行科学的监督和调剂。

    2.1.1  要对血液制品生产进行科学指导和监管,不能视之为一般行业,放任无序竞争,改变行业内的低水平重复现状,制止血浆大战、血液制品价格大战等现象,鼓励先进企业瞄准世界一流标准进行生产。合理开发利用血浆,增加制品生产种类,减少资源浪费。美国和整个欧洲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超过10家,即便是血液制品人均消耗量世界第一的日本,生产企业也不过两三家。我国却曾经有上百家企业生产血液制品,目前投产的也有30多家。在激烈的无序竞争中,企业只能拼命降低成本,放弃科研,连必要的检测程序都偷工减料。一旦我国放开血液制品的进口限制,国内的生产厂家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2.1.2  由有关部门牵头,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血浆的科学调配机制,让有限的血浆最大程度地获得利用。

    2.1.3  斟酌并改进现行的浆站改制政策,强化地方政府的血源管理责任意识,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

    2.1.4  加强公益宣传,提高供浆者社会地位。有偿献浆和血液制品污染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在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下,我国应该立足现有国情,即国内血液制品原料来源,还只能长期依靠有偿献浆的现实,在社会上树立‘献血和献浆都是救人、都是光荣的’的意识。

    2.2  科学管理手段

    2.2.1  国外一些单采血浆站的设置多选择在年轻人群聚集、素质较高的地区,而这在国内尚无法实现。但可以合理调整相关管理政策,允许浆站区域内军营、大学等适龄人员参与献血浆。

    2.2.2  建立全省甚至全国单采血浆管理信息网,使所有注册执业单采血浆站与管理部门共享信息和实施有效监控,这样,献浆者参与献浆活动,采浆站登录管理网审查其资格,只要符合相关规定,可以在任何浆站参与献血浆。克服血源划分导致的血源资源浪费。

    2.2.3  允许浆站采用专用采血车在规定血源区域内流动采浆,方便供浆者,有效稳定血源队伍。

    3  完善浆站管理

    3.1  加强宣传站内宣传。包括供血浆的合法性、相关生理知识、法律法规及各种常见病的预防,使供血浆者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供血浆的积极性;站外宣传,深入乡镇和农村,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采浆站的性质及供血浆的意义和程序;提高供血浆者位,让人们认识到来供血浆也是奉献爱心,体现互助互爱的精神,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充分利用地方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激励现有供血浆者及其他志愿者带动其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参与供血浆。

    3.2  提高人员素质。为供血浆者提供亲切温馨的优质服务工作,对全站工作人员进行礼仪、语言表达及心理学等培训,提高其从业素质和服务水平质量;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尽量减少和杜绝供浆者供浆活动中的不愉快经历。

    3.3  加强沟通。对体检不合格或其他原因被淘汰的供血浆者,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告知其因献血浆的标准严格,即使不合格,也不一定就存在健康问题。

    3.4  做好回访。做好资料统计和分析,随访未定期供血浆者找准原因设法解决。

    3.5  精心服务。建立特殊供血浆者档案,纳入部分因静脉血管较细难以穿刺、采浆时易发生不良反应的供浆者,并由血源科专人负责接待,采浆时相应选择穿刺技术好或有心理护理经验的护士;对晕车的供血浆者可向其讲解晕车的预防知识,免费提供晕车药,并指导用法;供血浆损失的主要是蛋白质,浆站可在采浆前后为供血解剖学者提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采前提供豆浆,采后提供豆腐、蛋、鸡肉、牛奶、瘦肉、动物肝脏等食物;关心因超龄不再供血浆者的健康,使其感受到采浆站的温暖,并动员他们以亲身经历说服更多的人加入自愿供血浆者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 WHO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艾滋病项目.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日内瓦,2002,30-50.

2 萧星甫.输血技术手册.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0.

(编辑:黄 杰)


作者单位:618500 四川罗江,罗江蓉生单采血浆站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