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9年第9卷第7期

针灸结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2例病程不等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同时给予针灸和口服药物治疗。结论针灸结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针灸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 方法 将12例病程不等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同时给予针灸和口服药物治疗。 结果 痊愈率达到83.3%,有效率达到16.7%。 结论 针灸结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针灸治疗;口服药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面神经炎,是以口眼歪向一侧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为“口眼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冬季和夏季多见,发病迅速,症状可于数小时或一到三天内达到高峰。治疗不及时及重症高龄患者易留下后遗症。现将2007—2009年本院理疗科门诊采用针灸结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资料 12例患者均为本院理疗科门诊病人,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2岁;发病时间为3~15天。其中1例合并耳部带状疱疹,1例伴高血压及轻度脑萎缩,1例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

  1.2 诊断标准 依据《神经病学》[1]诊断标准制定:(1)急性起病,症状于数小时或一到三天内达到高峰。(2)病初可伴有麻痹侧耳后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疼痛。(3)表现为一侧表情肌完全性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变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侧转动。(4)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气,吹口哨时漏气。(5)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

  1.3 病例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病程在3~15天之间。(2)排除Gullain-Barre综合征、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等并发的耳源性面神经麻痹及腮腺炎、肿瘤、下颌化脓性淋巴结炎。颅后窝肿瘤或脑膜炎等引起的周围性面瘫。

  1.4 治疗方法

  1.4.1 针灸治疗 取穴:患侧翳风,下关,颊车,地仓,阳白,颧骨廖,太阳,攒竹,迎香,印堂,丝竹空,四白, 水沟,承浆,合谷(双),手三里(双),足三里(双),太冲(双)。患者取平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1~1.5寸无菌毫针针刺,平补平泻。TDP电磁波治疗仪局部照射,前6次在双侧合谷穴接G6805-II低频脉冲治疗仪,以患者耐受为度,以后每次在患侧局部接用,每次2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6次休息1天,12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4.2 穴位注射 针灸治疗结束后立即行穴位注射治疗,取穴:翳风,下关,颊车,地仓,阳白,颧骨廖,迎香。用一次性2ml注射器抽取VitB12注射液1ml(0.5mg),每次交替取以上3个穴位(均取患侧)进行穴位注射,每穴注入约0.3ml,每日1次,注射6次后停用穴位注射。

  1.4.3 口服药物治疗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药华佗再造丸,16g/次,3次/d。

  1.5 疗效观察

  1.5.1 疗效标准(自拟) 痊愈:患侧表情肌功能完全恢复,面部感觉无异常;显效:眼睑轻度闭合不全,口角轻度不对称,说话时不明显;有效:相对治疗前有明显进步,无面肌痉挛及联带运动等合并症;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出现合并症。

  1.5.2 治疗结果 痊愈:10例占83.3%,显效:2例占16.7%,无效:0例。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22岁,农民。2009年6月7日初诊。患者2天前中午突然出现右侧面部不适,约2h后出现右侧眼睑不能闭合,口角歪向一侧,额纹消失患侧鼻唇沟变浅,说话时口角漏气,患侧乳突区轻度压痛,以面瘫收住入院治疗。按以上方法,先针刺面部腧穴,TDP电磁波治疗仪局部照射,加用G6805-II低频脉冲治疗仪,再行穴位注射,口服药华佗再造丸,16g/次,3次/d。经治疗12次痊愈。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噼。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足阳明经筋为“目下冈”,故眼睑不能闭合为足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口颊部主要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所主,因此,口歪主要系该三条经脉功能失调所致。针灸结合药物可以达到活血通络,疏调经筋,扶正驱邪的功效。 现代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是由于局部受风或寒冷刺激引起面部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局部血管痉挛导致组织水肿,使面部受压而出现炎性变化[2]。毫针刺激面部能提高神经兴奋性,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炎性水肿消退,加速营养代谢,配合药物使神经功能很快恢复。

【参考文献】
    1 杨期东.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5.

  2 王顺,胡海超.针刺补法治疗贝尔麻痹恢复期随即对照研究.中国针灸,2008,28(2):113.

  


作者单位:746500 甘肃康县,康县第一人民医院理疗科

作者: 柴前朝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