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10年第10卷第4期

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冠心病危险因素冠心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多种因素所致的复杂疾病。了解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对于进行危险因素的干扰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关冠心病危险因素最早的系统研究可追溯到1948年,1961年首次发展研究结果,提出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为冠心病危险因素。这些危险......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冠心病 危险因素

 冠心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多种因素所致的复杂疾病。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日益增长的趋势。了解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对于进行危险因素的干扰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关冠心病危险因素最早的系统研究可追溯到1948年,1961年首次发展研究结果,提出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为冠心病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被认为是冠心病的诱导因素,也是冠心病发生的信号。以后的大量研究丰富发展了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学说,根据最近的研究,冠心病危险因素已达百余种,最有价值的可及早预防和治疗的是高血脂、C-反应蛋白和凝血因子异常[1~3]。

  1 血脂学术

  一直认为高血脂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最早的高血脂概念是指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升高。以后发现了根据电泳分类的脂蛋白和根据脂肪颗粒所含蛋白分类的载脂蛋白,有人建议用“脂蛋白异常血症”代替“高质血症”。高胆固醇是危险因素,也是促进动脉硬化的主要物质。Framingham的研究证明,血胆固醇水平在5.2~5.7mmol/L时的冠心病发病危险性相对稳定,超过此值冠心病的危险性将随胆固醇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为了寻找预示冠心病的标志物,根据判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出了10个脂类指标。冠心病应常规测定TC、HDL-C和TG。我国1997年确定了血脂危险水平也认为临床首选TC、HDL-C和TG作为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2 炎症标志物

  近年来用新的敏感方法检测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发现其轻度升高(如>2.1mg/L)可预测不稳定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事件发生危险增加。对早期的无症状患者,前瞻性研究显示,CRP水平增高与冠脉事件、中风及周围血管病相关联,是一种独立的危险因素。由于血循环中的白细胞介素-6与CRP良好相关,故也作为反映预后的指标。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反映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与炎症、血栓形成和纤溶相关,直接或间接参与疾病的病理生理,肿瘤坏死因子-2的作用是刺激白细胞介素-6和sICAM-1等白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3 凝血因子冠心病病人常见血小板活性增加,粘附、聚集于血管壁上,在斑块破裂后导致局部血栓形成,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Ⅶ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纤维蛋白原升高将增加血流粘稠度,增强血小板聚集性,促使血栓形成。冠心病病人血中纤维蛋白原>3g/L是发生恶性事件的预兆。凝血因子Ⅶ又称血清凝血活酶转变加速素,是一种蛋白酶。当组织损伤后,如斑块破裂后将释放组织凝血活素,在血浆Ca2+作用下和因子Ⅶ结合成复合体,激活因子Ⅹ,催化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在动脉血栓中起重要作用。在中年男性中,因子Ⅶ的升高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因子Ⅶ水平升高25%,5年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62%,这一观点已为大多数研究者认可。总之,每人每年应定期健康查体,以便了解是否存在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进一步治疗作依据,以便更有效的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鄢盛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中华检验杂志,2001,6:384-386.

  2 黄炜,陈清枝,燕宪亮.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a在冠心病中的变化.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20(7):398-400.

  3 周新,涂植光,等.临床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1-284.

  

作者: 张兰花1,冀温忠2,宋守花2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