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10年第10卷第5期

抗骨质疏松药物分类及应用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抗骨质疏松药物分类应用分析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骨痛、骨折、骨病直接影响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随着对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治疗药物的应用和......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抗骨质疏松 药物分类 应用分析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骨痛、骨折、骨病直接影响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随着对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治疗药物的应用和发展也非常迅速。

  1 抗骨质疏松药物分类及应用分析

  1.1 抗骨吸收药

  临床应用呈逐年上升趋势,常用如雌激素、降钙素、双磷酸盐类等。其作用特点:(1)具有直接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作用;(2)与钙的亲和力较高而被骨选择性摄取;(3)对水解反应稳定,能长期滞留于骨内;(4)间歇使用能诱发持续的骨质增长,逆转骨质疏松。其中双膦酸盐类药物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抗代谢性骨病的一类新药,国外研究开发的双膦酸盐类已达300多种,约有9种已上市。我国自90年代开始开发了依替膦酸钠(羟乙膦酸钠)、氯屈膦酸钠、帕米膦酸钠和阿仑膦酸钠4个品种,并已开始在临床应用。近年来有报导说双磷酸盐类可降低髋部骨折发生率。

  1.2 促骨形成药

  此类药物目前临床应用尚未广泛,以氟化物、甲状旁腺素、类固醇类为代表药物,品种较少,类固醇类药如诺康律、诺更宁等已经应用于临床。其作用特点:能促进新生骨组织及时矿化,降低骨脆性,增加骨密度。

  1.3 钙制剂及其调节剂

  此类药物在治疗中占有比例大、数量多、规格全的优势。在品种处方组成、剂型及钙盐合成方面均有很大发展。以葡萄糖酸钙、乳酸钙为代表的一代钙制剂,虽因含元素钙量低、吸收差在临床地位下降,但其价格低廉仍占有一定市场;二代钙制剂有活力钙、盖天力,除生物利用度低、胃肠刺激大外,且含有超标的砷、铅等有害元素,其前景并不乐观。目前应用最多的钙制剂是纳米钙、乐力钙、钙尔奇D为代表的采用超微化处理的三代钙制剂,其特点是溶解性好,吸收度高,对胃肠刺激性小。

  1.4 中成药

  常用药物多为天然生物钙制剂,如:龙牡壮骨冲剂、仙灵骨葆胶囊、骨松宝、金骨冲剂等。

  2 用药原则

  根据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症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试行)》[1],借助仪器诊断方式,如:骨密度测定、骨定量CT、X线骨密度检查确诊后,视骨密度下降及骨质结构改变情况,拟定科学的药物治疗方案。

  2.1 骨量减少患者

  此类患者应把治疗重点放在钙剂补充为主,补维生素D为辅。同时多晒太阳,使皮肤维生素D合成增加,有利于钙质的吸收;适量运动,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增加骨密度;改善饮食结构增加钙摄取量。

  2.2 骨质疏松症患者

  治疗方案应视患者发病病因、病况,采用联合用药,力求达到维持骨量或增加骨量的目的。可选用钙剂+双膦酸盐类、钙剂+雌激素类等综合疗法,改善患者骨痛症状。

  2.3 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

  除选用上述用药方案外,在治疗上还应侧重既抑制骨吸收也促进骨形成的氟疗法。据文献报道,保证日摄入氟量15~20mg左右[2],同时必须补足钙剂,以保证氟促成骨细胞分泌作用同时亦保证新形成的类骨质矿化[3]。通过调整后的药物治疗,可减轻骨质疏松症带来的痛苦,增加骨量以防椎体、股骨颈的病理性骨折。

  2.4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

  按照中医“肾主骨”的理论,骨质疏松为肾虚所致。肾虚者肾精不足,骨失所养,骨髓空虚,骨则痛。故治当以补肾为先、健脾益气、活血通络。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中国医学论坛报,1999-5-27.

  2 Amelle N,Meunier PJ,Netter P.Fluoride and ver tebal fractures.Lancet,1990,336:243.

  3 赵亮,唐静应用MFP+Ca剂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8,4(3):45.

  

作者: 卢艳华,赵 赫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