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2005年第2卷第2期

保守治疗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
摘要:保守治疗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以清除中耳分泌物及通畅引流为主,通常以流脓停止、耳内干燥为目的,往往忽略咽鼓管功能而导致患者长期有耳内闷、胀感及病情反复发作。笔者近期采用中耳加压灌注治疗干耳后耳内闷、胀感长期存在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2001年12月~2003年12月......

点击显示 收起

     保守治疗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以清除中耳分泌物及通畅引流为主,通常以流脓停止、耳内干燥为目的,往往忽略咽鼓管功能而导致患者长期有耳内闷、胀感及病情反复发作。笔者近期采用中耳加压灌注治疗干耳后耳内闷、胀感长期存在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12月~2003年12月我科门诊治疗的97例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经3%双氧水洗耳,棉签拭干,鼓室内滴入0.3%氧氟沙星滴耳液6~10滴治疗至流脓停止、中耳腔干燥后,21例患者因仍有耳内闷、胀感而复诊。
   
    1.2 治疗方法 患者健侧卧位于治疗台上,患耳外耳道内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后,用0.3%氧氟沙星滴耳液1ml+地塞米松注射液5mg加热至接近体温,自鼓膜穿孔处注入鼓室,然后用鼓气耳镜放入患耳外耳道加压治疗5min,其间嘱患者不断做吞咽动作,每日1次(压力不要过大,以患者无疼痛及眩晕为限)。
   
    2 结果

    10例患者经3天治疗,药液可流入咽部;6例患者经4~6天治疗,药液可流入咽部;4例患者经7~10天治疗药液才流入咽部。咽鼓管通液后,患者耳内闷、胀感随之减轻。继续巩固治疗3天,耳内药液 可自行或随吞咽动作流至咽部,患者耳内闷、胀感消失。随访半年,未再发生流脓及耳内闷、胀感,其中7例患者穿孔自行愈合。仅1例患者在治疗12天后自行放弃治疗。
    
  3 讨论

  健康成人的咽鼓管全长约35mm,其中峡部长约2mm,内径仅约1mm [1] 。慢性中耳炎患者由于中耳内炎症长期存在,黏膜水肿、增生、粘连,因而容易导致咽鼓管梗阻,尤以峡部为著,使其引流功能丧失,从而出现耳内闷、胀感。单纯耳内滴药又无法使药液到达及通过咽鼓管峡部,因此患者可能长期有耳内闷、胀感,并且炎症反复发作。加压灌注治疗可以使药液进入咽鼓管到达峡部,使药液直接作用于峡部黏膜,消除炎症。并且在一定压力下,使咽鼓管粘连处松解,达到恢复咽鼓管功能的目的。但是操作中应注意加压压力勿过高,以免损伤内耳或引起咽鼓管粘连处黏膜过度牵拉损伤而加重咽鼓管梗阻;并且药液温度应接近体温,以免引起眩晕 [2] 。本文结果表明中耳加压灌注治疗效果确切,只要操作中掌握好加压压力,可无重大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田勇泉.耳鼻咽喉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0.
  
  2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56. 
  
  作者单位:256800山东省沾化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编辑建 伟)

作者: 安理 孙峰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