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2005年第2卷第4期

眼外伤球内异物的CT定位诊断与治疗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摘要:球内异物是眼部外伤常见的并发症,往往同时合并眼球穿通伤、球内容物脱出、玻璃体出血、外伤性白内障、眼内炎等病理改变。球内异物的早期诊断、准确定位定性是手术的关键,及时取出异物对预防感染,保持和恢复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1]。本文对我院1995~2004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球内异物病例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1......

点击显示 收起

  球内异物是眼部外伤常见的并发症,往往同时合并眼球穿通伤、球内容物脱出、玻璃体出血、外伤性白内障、眼内炎等病理改变。球内异物的早期诊断、准确定位定性是手术的关键,及时取出异物对预防感染,保持和恢复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1]。本文对我院1995~2004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球内异物病例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球内异物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4~47岁,平均年龄26.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h~20天,平均2天。合并玻璃体积血5例,视网膜脱离2例,眼内感染3例。左眼球内异物9例,右眼球内异物12例;单发异物17例,多发异物4例。

  1.2  检查方法  (1)X线眼眶正侧位检查5例,发现金属异物3例,非金属异物2例显示不清。(2)眼眶CT扫描检查16例,14例轴位扫描,2例冠状位扫描。扫描基线:从外耳孔~外眦角联线开始扫描,从眶下缘到眶上缘连续扫描,包括眼眶壁、眼球、眶内结构。窗宽300HU,窗位50HU,显示:(1)眼球壁,眼内结构;(2)观察球内异物的位置、钟点定位;(3)测量异物距晶体、眼球壁的距离;(4)观察异物大小及密度,测量CT值范围(见图1~4)。

  2  结果

  2.1  眼眶X线片检查  5例,发现金属异物3例。

  2.2  眼眶CT检查  16例,14例轴位连续扫描,2例冠状位扫描。金属异物11例,均有放射状伪影,CT值在1000~1500HU之间。非金属异物5例,CT显示高密度影,CT值在100~180HU之间。

  2.3  异物的形态、位置、大小  三维重建显示异物形态呈圆形、三角型、不规则形。异物的位置:位于眼内13例,眼外4例,眼内外均有4例。异物位于眼球后壁5~7点处的10个,位于球内6个,位于球后5个,2个异物3例,3个异物的1例。异物的大小2~6mm,平均3.5mm。

  2.4  异物的处理  手术取出异物19例,2例因眼球破裂行眼球摘除术。异物的性质:金属异物铁屑14例,石块3例,木屑2例,塑料2例。

  3  讨论

  眼球穿通伤导致球内异物、眼球内出血、感染是眼外伤常见的并发症,根据眼球穿通的情况及眼球损伤的程度,异物大小、位置决定手术方案,对保护眼球的形态、功能、视力至关重要。球内异物定位的方法有检眼镜定位法、X线定位法、超声定位法、电磁定位法等[2]。头颅X线正侧位片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常规用角膜缘金属标记投照定位,测量异物所在钟点方向和距角膜缘后的深度,决定手术切口吸取异物的位置,但这种方法计算复杂,易产生误差,主要是由于X线只能显示异物与眼眶的空间位置,不能显示与眼球及眼眶内详细结构的关系,另外与投照的角度也有直接的关系(见图5)。计算机断层摄影CT应用以来,由于CT能对眼眶、眼球、骨壁、软组织等结构断层图像清晰显示,以及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结合三维重建图像显示,可使眼眶及眶内容物、眼外肌、视神经、眶内脂肪、眼球结构、角膜、晶体、玻璃体、前后房、球壁与异物的关系直观的显示出来[3]。本组21例中19例成功取出异物,16例是根据CT定位观察取出。眼眶CT扫描克服了过去X线片定位的不足与误差,特别是对异物的位置更加准确、更加直观。对多发异物CT可从不同的层面显示出来,不会出现X线片的重叠影像。根据CT图像异物方位、钟点显示距角膜缘和晶体距离,可准确成功的夹取或吸取异物。术前准确的异物定位直接关系到手术取出异物的入路,能否成功取出并减少眼球组织的损伤,对保护眼球的外形、眼球的功能、恢复良好的视觉功能有直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金蒿.眼内异物的诊断与摘出术.中华眼科杂志,1996,(1):70.

  2  河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编.眼内异物的定位与摘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15-54.

  3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4,161.

  作者单位: 030012 山西太原,山西省人民医院眼科

  (编辑:毅  文)

作者: 王 芳 2006-9-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