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2005年第2卷第7期

结膜下注射板蓝根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摘要: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居角膜病致盲首位,是眼科医生面临的最具挑战的眼疾之一,正确诊断与治疗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2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板蓝根注射液0。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结膜充血基本消失或减轻,角膜溃疡基本愈合。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加重。...

点击显示 收起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居角膜病致盲首位,是眼科医生面临的最具挑战的眼疾之一,正确诊断与治疗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我院门诊患者,共152例176眼,其中男125眼,女51眼;年龄12~73岁,以上所有病例均经荧光素染色及裂隙灯检查后分型。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板蓝根注射液0.5ml做患眼注射,隔日1次,另外全部病例局部均用润舒眼药水、羟苄唑眼药水点眼及红霉素眼膏敷眼,以控制局部细菌感染,合并虹膜睫状体炎的患者加用1%阿托品散瞳,均未用其他抗病毒药及免疫抑制剂

  1.3  疗效判断  痊愈:临床症状及充血消失,视力不同程度提高,荧光素染色(-),角膜混浊吸收或遗留云翳。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结膜充血基本消失或减轻,角膜溃疡基本愈合。荧光素染色基本消失或少许(+)。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加重。

  1.4  结果  见表1。

  表1  治疗结果  (略)

    由表1可见,板蓝根注射液对不同类型的HSK作用不同,总有效率为69.3%,对感染性上皮角膜炎有显著疗效,适用于HSK感染性上皮角膜炎患者。

  2  讨论

  2.1  HSK的分型  据解剖学及病理生理学的特点,Holland等于1999年提出一种新分类法将HSK分为4种类型:(1)感染上皮角膜炎:由角膜小泡、树枝状溃疡、地图形溃疡和缘部溃疡4种组成。(2)神经营养角膜病:包括点状上皮糜烂和神经营养性溃疡。(3)基质性角膜炎:基质性角膜炎可再分为坏死性基质角膜炎和免疫性基质角膜炎。(4)角膜内皮炎:有3种临床类型:中央型、弥漫型和周边型。

  2.2  板蓝根治疗HSK的机制  有学者认为是其抑制单疱病毒的作用或促进了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提高[1]。药理证实板蓝根有效成分嘌呤、嘧啶等可干扰多种病毒DNA的合成,板蓝根抗单疱病毒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采用结膜下注射,局部浓度高于全身,所以,在正确掌握HSK分型之后,选择适当的病例结膜下注射板蓝根可提高诊治的质量,提高治愈率;对于基质性角膜炎、角膜内皮炎的HSK患者,其发病机制是过强的免疫反应造成的[2],原则上我们在用抗病毒药物的同时,加用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药物。笔者体会到,对不同类型的HSK患者,除常规治疗外,还要正确地使用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如应用准确,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林跃生,陈家祺.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基质型活动期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临床价值.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20:178-180.

  2  李群,黄丽娜.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新分类评价.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6:439.

  作者单位: 553028 贵州六盘水,六盘水市水钢总医院眼科

  (编辑:杨  熠)

作者: 陆丽萍 2006-9-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