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2007年第4卷第1期

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29例治疗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效果。方法在鼻内镜直视下根据鼻中隔偏曲部位和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结论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具有照明好、视野清晰、暴露充分、操作准确、并发症少、止血彻底等优点,提高了手术质量。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属结构性疾病。...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效果。方法 在鼻内镜直视下根据鼻中隔偏曲部位和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 治愈率96.6%(28/29),好转率3.4%(1/29)。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具有照明好、视野清晰、暴露充分、操作准确、并发症少、止血彻底等优点,提高了手术质量。

【关键词】  鼻内镜;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属结构性疾病。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如鼻塞、头痛、鼻出血等,传统的额镜下矫正术术野欠清晰,对一些部位深在的偏曲操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常常达不到满意的手术效果。1933年Stell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1],运用鼻内镜良好的照明、清晰的视野,将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治疗带入一个新的阶段。笔者于2003年7月至今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29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9例中,女13例,男16例,年龄20~61岁,病程6个月~4年。鼻中隔低位偏曲11例,高位偏曲18例,其中为嵴7例,头痛9例,鼻阻8例,嗅觉减退2例,鼻出血1例;鼻中隔偏曲伴鼻窦炎13例,依照海口标准分为Ⅰ型Ⅰ期3例,Ⅰ型Ⅱ期4例,Ⅰ型Ⅲ期2例,Ⅱ型Ⅰ期2例,Ⅱ型Ⅱ期2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鼻窦CT扫描,鼻内镜检查,观察偏曲的形态、部位、程度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和对鼻腔、鼻塞通气引流产生的影响。

    1.2  手术方式  术前肌注非那根25 mg、度冷丁50~75 mg、立止血1 ku。所有病例均采用局麻,患者垫头圈仰卧位,以1%地卡因肾上腺素对鼻黏膜做表面麻醉3次,2%利多卡因对切口处皮肤或黏膜做浸润麻醉。在鼻中隔左侧皮肤黏膜交界处做弧形切口或嵴表面做自前向后切口。视偏曲部位将黏(软)骨膜与鼻中隔(软)骨性支架分离,对嵴突可局部将周围黏(软)骨膜分开,以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为原则。根据偏曲的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1)四方软骨偏曲:紧贴拱顶石区下方切除约2 mm宽软骨条,必要时在四方软骨部划“#”字减轻软骨部回弹力;或切除四方软骨;(2)筛骨垂直板偏曲:仔细辨认筛骨垂直板上方的颅底区域并注意保护,分次咬除偏曲部骨质;(3)嵴突:在嵴突表面做自前向后切口,并局部分离黏软(骨)膜,凿除即可。鼻窦患者在鼻中隔手术同时进行鼻窦开放术。术毕缝合切口1~2针或不缝合,鼻腔油纱填塞塑形。

    2  结果

    术后48 h抽出填塞物,所有病例均无脑脊液鼻漏、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年,29例中症状消失28例,缓解1例。无鼻腔粘连、鞍鼻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鼻中隔向一侧或双侧偏曲或向局部突起,引起鼻腔、鼻窦功能障碍并产生症状,可诊断为鼻中隔偏曲[2]。一般前段偏曲、高位偏曲引起鼻功能障碍较重。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是在额镜照明下进行,由于受到照明度的限制,很难窥清高位偏曲,故操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尤其对初学者来说,技术难度相对较大,术者常不能彻底矫正偏曲,或过分矫正导致鼻梁塌陷,或盲目分离而致穿孔。

    在鼻内镜引导下行鼻中隔成形术自始至终在直视下操作,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使深部操作直视易行。体会到有以下优点:(1)具有照明度好、视野清晰等优点。清晰地看到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的结合处,以及犁骨、额骨鼻棘与软骨的联结,便于轻压和撬开进入对侧;对高位偏曲,筛骨垂直板能在直视下操作,为彻底矫正偏曲提供了条件。(2)具有暴露充分、操作准确等优点。可准确的在黏(软)骨膜下分离,使黏(软)骨膜不易损伤,能充分暴露高位偏曲,即使有黏膜破损,也能及时发现,防止撕裂部位扩大,提高了手术质量。(3)术中尽量保护四方软骨,四方软骨及鼻背软骨为鼻软性支架,是维持鼻前端隆起的主要支架,该部分遭破坏或感染坏死可导致鼻尖塌陷,鞍鼻发生。切除过多四方软骨使黏膜失去支架,术后出现黏膜矩状堆积,鼻中隔煽动,不能达到预期手术效果。(4)注意拱顶石区处理,该区域亦是鼻外形的主要支架,切除该区软骨可能导致鼻梁塌陷,一般不主张切除鼻背软骨。术中需对四方软骨在紧贴拱顶石区下做矩形切除时,需要注意辨认,防止位置过高。(5)同期行鼻窦开放手术的治疗[2],先行鼻腔宽侧的鼻窦开放手术,然后行鼻中隔矫正术,最后实施鼻腔狭窄侧的鼻窦开放手术。(6)术中选用0°与30°鼻内镜,配备一把30°带吸引的剥离子顺利剥离黏(软)骨膜有帮助。(7)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不足之处:需一手持镜,只能单手操作。

【参考文献】
  1 王力红,赵宇,安惠民,等.鼻内镜鼻窦手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的并发症特征.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17(6):374-375.

2 韩德民.鼻内镜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0.


作者单位:617066 四川攀枝花,攀煤集团公司总医院

作者: 胡孔旺,冯以军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