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2008年第5卷第1期

视神经乳头动脉的解剖学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视神经乳头的动脉为眼底造影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本组采用血管X线造影、墨汁灌注切片、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对新生儿、幼儿、童尸的60眼视乳头血管供应进行了观察。结果视乳头的血供除表层来自视网膜中央动脉外,其余筛板前区、筛板区和筛板后区主要来自睫状后短动脉。筛板后区口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视神经乳头的动脉为眼底造影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本组采用血管X线造影、墨汁灌注切片、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对新生儿、幼儿、童尸的60眼视乳头血管供应进行了观察。结果 视乳头的血供除表层来自视网膜中央动脉外,其余筛板前区、筛板区和筛板后区主要来自睫状后短动脉。筛板后区口径最粗(7.3±1.4)μm,表层次之(6.2±1.3)μm,筛板前区及筛板区最细(4.9±0.7) μm,(5.0±0.8)μm。结论 视乳头各层毛细血管口径不同,提示筛板前区及筛板区容易发生缺血性病变。

【关键词】  视神经乳头;动脉;解剖学


    Anatomy observation of optic papilla artery

    TANG Xian-qing, ZENG Xiao-heng,LONG Shuang-lian.Department of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g 421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optic papilla artery and provide anatomy basis for the eyeground radiography.Methods  This article used the blood vessel X radiography, the ink poured into the slice, the blood vessel casting scan and electricity observation were used, to the newborn, the baby, the tong body,60 eyes of nipple blood vessel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nipple surface blood was from central retinal artery,sieve plate former district,sieve plate district and postzone were from short posterior ciliary arteries.Sieve plate postzone caliber was the thickest,the surface was the next,sieve plate prezone and sieve plate district were the smallest.Conclusion  The difference of blood capillary caliber in nipple prompts ischemic lesions occur easily in sieve plate prezone and sieve plate district.

    [Key words]  optic papilla;artery;anatomy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眼科特殊检查方法[1]。这项新技术是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在眼内血液循环时发出的荧光,利用装有特殊的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真实地记录下眼底情况动态变化的技术。它突破了以往用检眼镜等仪器表态的观察眼底的方法,更容易发现视网膜潜在性疾病[2],成为研究眼的组织解剖、生理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对于研究视网膜血管和黄斑部前病变,特别是糖尿病视网膜变更占有独特的地位[3]。但对筛板前区、筛板区及筛板后区血管造影不理想。

    1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血管X线造影、墨汁灌注切片、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对新生儿、幼儿、儿童尸体的60眼视乳头血管供应进行了观察。尸体标本由原衡阳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技术组提供。

    2  结果

    2.1  视乳头各层毛细血管口径(μm)  对新生儿、幼儿、儿童尸体的60眼视乳头血管供应进行了观察,Zinn血管环由2~4支睫状后短动脉的分支,在巩膜内环绕视乳头周围,吻合成多种形状的环。分支供应视乳头周围的脉络膜、视乳头的筛板前区、筛板区和筛板后区,并发出睫状视网膜动脉。因此,Zinn环对视乳头的血供具有重要作用。视乳头的血供除表层来自视网膜中央动脉外,其余筛板前区、筛板区和筛板后区主要来自睫状后短动脉。其中筛板前区血供,除直接来自睫状后短动脉的分支及少数脉络膜动脉分支外,还由Zinn环发出的脉络膜动脉在行程中分支供应。筛板前区与周围脉络膜虽是同一来源供血,但毛细血管床并不联系。视网膜中央动脉与睫状后短动脉系统间分别在筛板后区软膜血管网和眼外段视神经内建立吻合,而在眼内段则少见。视乳头的微血管构筑与其组织结构相适应。在视乳头表层浅面的血管呈放射状排列,筛板前区和筛板区呈层状排列,筛板后区以纵向为主。视乳头各层毛细血管口径不同,筛板后区口径最粗(7.3±1.4)μm,表层次之(6.2±1.3)μm,筛板前区及筛板区最细(4.9±0.7)μm,(5.0±0.8)μm。见表1。 表1  视乳头各层毛细血管口径

    3  神经乳头动脉的解剖学与组织学

    3.1  解剖学  视网膜起自视神经乳头周围,沿脉络膜表面伸展止于锯齿缘,内侧为玻璃体,外侧为脉络膜。视神经乳头颞侧,视网膜血管颞上、下支血管之间约6 mm范围的区域是眼底的后极部,其余部位则为眼底的周边部。距视神经乳头颞侧边缘3.5 mm,水平子午线下0.3 mm处有一1.5 mm椭圆形的凹陷区称黄斑,在其中央有一小凹称为黄斑中心凹,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4]。黄斑区中央约0.5 mm直径的范围无毛细血管,其营养供应依赖于脉络膜毛细血管,此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含有较多色素,因此在检眼镜下颜色较暗。在中心凹处,检查眼底时光线由内界膜反射至视网膜前的玻璃体内,形成一针尖大小的反光点,称中心凹光反射。

    黄斑鼻侧约3 mm处有一直径约1.5 mm的淡红色盘状结构,称为视盘,又称为视神经乳头,是视网膜上神经纤维汇集穿出眼球的部位。其中央为漏斗状凹陷,称为视杯或生理凹陷。视乳头上有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通过,并分支分布于视网膜上。视乳头处无视细胞,在视野上形成生理盲点。

    视网膜的血液供应:视网膜中央动脉是眼动脉的第一或第二分支。眼动脉进入眼眶后,在跨过视神经时,随即分出视网膜中央动脉,进入视神经中央,穿过筛板进入眼内视神经乳头,随后分为上、下二支,再分为鼻上、鼻下、颞上、颞下四支,逐级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四支主干及其较粗而稀疏的浅层毛细血管网位于视网膜的内界膜下,分布于视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深层毛细血管层较细而微密,分布于内核层,终止于内核层与外丛状层之间。因而视网膜内层由视网膜中央动脉供应,而视网膜外层组织因无视网膜血管,由脉络膜毛细血管供应。约25%的人由睫状动脉分出的睫状视网膜动脉供应部分视网膜营养,此部分人群如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则可保持黄斑区部分视力和视野,不会完全失明。

    视网膜深、浅层毛细血管网汇集血液后,血管逐渐变粗,首先形成小静脉,至赤道部再形成较大的静脉,伴随着相应的视网膜动脉走行,在后极部亦形成鼻上、鼻下、颞上、颞下四分支主干,随着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四主干分支至视乳头,汇合成上、下各一支及总干的视网膜中央静脉,穿出视神经乳头、筛板与视网膜中央动脉平行走行于视神经中央。视网膜中央静脉汇集了视网膜内层、视神经乳头及视神经的血液,进入眼眶后,可直接经过眶上裂进入海绵窦,也可汇入眼静脉后,再进入海绵窦。

    3.2  组织学视网膜的组织结构从外至内分为十层

    3.2.1  视网膜色素上皮  由单层排列整齐的六面柱形细胞构成,细胞与细胞之间具有连结小带、桥粒连结及紧密连结等,可以避免脉络膜血管正常漏出液中大分子物质进入视网膜,称为血-视网膜外屏障。

    3.2.2  视锥与视杆细胞  为视网膜传送视觉信息的第一神经元,又称光感受器细胞。成人每只眼的视锥细胞有630万~680万,视杆细胞有1.1亿~1.25亿。视锥与视杆细胞在数量、分布和功能上各不相同,视杆细胞感弱光和无色视觉,视锥细胞感强光和色觉。在黄斑中心凹处只有视锥细胞且密度最高,此区神经元的传递呈单线联系,为视力最敏锐处,故黄斑病变时中心视力下降。在黄斑以外视锥细胞迅速减少。中心凹处没有视杆细胞,在距中心凹0.13 mm处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在5 mm左右密度最高,再向周边又逐渐减少。周边部视网膜发生病变时,视杆细胞受损则发生夜盲。

    光感受器的组织结构包括外节、连接绒毛、内节、体部和突触五部分。每个外节由约700个扁平膜盘堆积组成。视杆细胞外节为圆柱形,膜盘与浆膜分离;视锥细胞外节为圆锥形,膜盘与浆膜连续。膜盘不断脱落与更新,脱落的膜盘被色素上皮吞噬。

    3.2.3  外界膜  它并非是膜,而是视细胞之间、视细胞与Muller 细胞之间以及Muller细胞之间的粘连小带。

    3.2.4  外核层为视细胞的细胞体  通常有7~8层细胞核,在视神经乳头外侧及其附近外核层很薄,向黄斑部方向,核层的细胞层次增多,近中心凹处最厚,到中心凹处此层几乎完全消失。

    3.2.5  外丛状层  为视细胞伸出的轴突和水平细胞的突起—相互连接的突触构成疏松的网状结构。黄斑区的外从状层较厚,该处视细胞的轴突最长且走行方向倾斜,尤其在黄斑中心凹处的走向,基本上与外界平行,失去网状结构,呈纤维状排列,称为Henle纤维层。

    3.2.6  内核层  由四种细胞核组成,从外至内为水平细胞、双极细胞、Muller细胞及无长突细胞。这些细胞均有轴突分别向上、下伸至内、外丛状层。细胞的轴突分布于视网膜各层,因而成为视网膜的支架。

    3.2.7  内丛状层  为内核层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层相互接触形成突触处。

    3.2.8  神经节细胞层  主要由神经节细胞核组成,此外还有神经胶质细胞及视网膜血管分支,中心凹处无神经节细胞。

    3.2.9  神经纤维层  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沿视网膜平行走行向视乳头汇聚。此外还有Muller细胞分支纤维、神经胶质细胞和丰富的视网膜血管。视乳头鼻侧的纤维直接至视乳头,颞侧纤维分上下两部分呈弧形分布绕过黄斑至视乳头。黄斑区纤维以水平缝区分上下,向鼻侧行走呈弧形排列直接至视乳头,形成乳头黄斑纤维束。

    3.2.10  内界膜  由Muller细胞基底膜及胶质细胞的突起组成。

    4  讨论

    本组60眼通过血管X线造影、墨汁灌注切片、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视乳头血管供应,结果显示:(1)证实了Zinn血管环的存在。该环由2~4支睫状后短动脉的分支,在巩膜内环绕视乳头周围,吻合成多种形状的环。分支供应视乳头周围的脉络膜、视乳头的筛板前区、筛板区和筛板后区,并发出睫状视网膜动脉。因此,Zinn环对视乳头的血供具有重要作用[5]。(2)视乳头的血供除表层来自视网膜中央动脉外,其余筛板前区、筛板区和筛板后区主要来自睫状后短动脉。其中筛板前区血供,除直接来自睫状后短动脉的分支及少数脉络膜动脉分支外,还由Zinn环发出的脉络膜动脉在行程中分支供应。此结果更正Hayreh关于筛板前区血供主要来自脉络膜动脉分支的观点,充实了Lieberman关于该区血供主要直接来自睫状后短动脉的结论[6],进一步证实筛板前区与周围脉络膜虽是同一来源供血,但毛细血管床并不联系。(3)视网膜中央动脉与睫状后短动脉系统间分别在筛板后区软膜血管网和眼外段视神经内建立吻合,而在眼内段则少见。(4)视乳头的微血管构筑与其组织结构相适应。在视乳头表层浅面的血管呈放射状排列,筛板前区和筛板区呈层状排列,筛板后区以纵向为主。(5)视乳头各层毛细血管口径不同,提示筛板前区及筛板区容易发生缺血性病变。

 

【参考文献】
  1 魏文武,杨丽红.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眼科研究,2006,24:1-3.

2 Vlassaba H,Bucala R,Striker L,et al.Pathogenic effects of advanced glycosylation.Laboratory Investigation,2004,2:138-151.

3 Still AW,Li YM,Thomas A, et al.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 colocalize with AGE receptors in the retinal vasculature of diabitic and of AGE-infused rats.Am J Pathol,2001,150:523-528.

4 柏树令.系统解剖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98-299.

5 Hammes HP,Martin S,Federlin K,et al.Aminoguanidine treatment inhibits the development of exeperimental diabitic retinopathy.Proc Natl Acad Sei USA,2001,88:11555-11558.

6 胡爱莲,孙葆忱.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在视网膜及视神经方面的研究.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8,22(6):348-354.


作者单位:421001湖南衡阳,南华大学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作者: 唐显庆,曾效恒,龙双莲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