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耳鼻喉杂志2008年第5卷第4期

结膜囊-上颌窦造瘘术重建泪液引流通道的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杂志》
摘要: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分开眼睑,用上颌窦穿刺针在下结膜囊内1/3(泪湖区)处向下垂直刺入,感觉明显落空感即停止,拔出穿刺针,用血管钳适当旋转扩大穿刺孔,取4cm长F4膜(聚四氟乙烯膜,Polytetrafluoroethylene)由穿刺口塞入上颌窦,结膜面以0-8线将F4膜缝合固定在健康结膜上,F4膜残端用胶布固定于上睑内眦端皮肤上......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寻找泪囊摘除术后或陈旧性泪小管断裂等患者泪溢问题的解决方案。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分开眼睑,用上颌窦穿刺针在下结膜囊内1/3(泪湖区)处向下垂直刺入,感觉明显落空感即停止,拔出穿刺针,用血管钳适当旋转扩大穿刺孔,取4 cm长 F4膜(聚四氟乙烯膜,Polytetrafluoroethylene)由穿刺口塞入上颌窦,结膜面以0-8线将F4膜缝合固定在健康结膜上,F4膜残端用胶布固定于上睑内眦端皮肤上2周,术后给予抗生素口服3~5天,点抗生素眼液预防感染,术后2个月拆除F4膜。结果 治疗13例(14眼),12例(13眼)均解决了患者溢泪问题,仅1例因过早拆除F4膜而失败。 结论 结膜囊-上颌窦造瘘术是重建泪液引流通道的一种可行手术方式。

【关键词】  结膜囊;上颌窦;泪道重建;F4膜

 临床上常碰到原泪道无法修复而导致溢泪的患者,我们尝试结膜囊-上颌窦造瘘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3例(14眼),男9例,女4例,右眼5例,左眼9例,陈旧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后仍有溢泪者6例,泪囊摘除术后6例,先天性无泪道1例,术前均先做CT上颌窦扫描,排除上颌窦病变。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术眼常规消毒铺巾,结膜囊表麻后,取2%利多卡因作结膜下浸润麻醉,上颌窦穿刺针在下结膜囊内1/3(泪湖区)处向下垂直刺入,感觉明显落空感即停止,拔出穿刺针,用血管钳适当旋转扩大穿刺孔,取4 cm长 F4膜,一端由穿刺口塞入上颌窦,结膜面以0-8线将F4膜缝合固定在健康结膜上,F4膜残端用胶布固定于上睑内眦端皮肤上,术后给予抗生素口服3~5天,点抗生素眼液预防感染,术后2周剪除结膜外F4膜残端,术后1个月拆除F4膜,随访1年(见图1)。

    2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溢泪明显减轻,甚至消失,随访6个月仅1例出现溢泪(术后15天即拔除了F4膜),其余病例均未出现溢泪,最长随访18个月未再出现溢泪,瘘道冲洗通畅(图2),有效率92.9%,结膜囊不充血,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均阴性。

    3  讨论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在泪囊内侧与相邻鼻黏膜建立一条新的通道,代替原已闭塞的鼻泪管,既解除了泪囊积脓的隐患又能恢复排泪功能。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慢性泪囊炎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其成功率为92%[1],但在临床仍有部分病例手术失败,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做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泪道无法修复时我们尝试用人工泪管代替原泪道,但容易脱落,结膜囊分泌物多,异物感明显,患者难以耐受,从下结膜囊泪湖区向下穿刺到上颌窦,形成泪湖上颌窦瘘,由于泪液的重力关系及鼻腔吸气时窦腔内气流向鼻腔内流动(经上颌窦自然开口)的作用,泪液自然进入上颌窦内,然后由上颌窦内的纤毛上皮运动再进入鼻腔,形成与正常泪液排泄相似的新道,是符合生理要求的。

    泪液为弱碱性透明液体,除含有少量透明蛋白和无机盐外,尚含有溶菌酶、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β溶素及乳铁蛋白,除湿润眼球表面外,还有清洁杀菌作用,正常状态下16 h分泌泪液约0.5~0.6 ml[2]。而上颌窦的平均容积为13.28 ml[3],完全可以耐受引流来的泪液,且泪液引流至上颌窦对上颌窦黏膜有清洁和杀菌作用,轻微上颌窦炎症时,还可以通过结膜囊点氧氟沙星等消炎眼液治疗炎症,是比较好的一种给药途径。结膜在上,上颌窦在下,泪液是依重力引流,不会发生逆流现象。

    术中注意穿刺点要在下眶缘内1/3泪湖区,眶下壁中间部分为眶下沟,有眶下神经和血管穿过,避免损伤,F4膜固定时尽量展开铺平,距离穿刺口4~5 mm缝合固定,有一至两针带上结膜下之筋膜,避免F4膜掉入上颌窦,万一掉入上颌窦,可行鼻内镜上颌窦开窗取出,并再植入F4膜,此时上颌窦开口位于下鼻道,更利于上颌窦和泪液的引流。

    F4膜即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lene)膜的简称,它柔软、无孔,约0.1 mm厚,无毒,无化学活性,光滑不粘,可以保护黏膜,使黏膜在其保护下增殖[4]。我们用F4膜填塞造瘘通道的目的就是利用其特性,让结膜和上颌窦黏膜在F4膜的保护下,再生、伸展、愈合,给造瘘道建造一层永久的衬里。

【参考文献】
  1 周振德,吴德九.临床泪器病.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285-286.

2 葛坚.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2-83.

3 黄选兆.耳鼻咽喉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3.

4 喻长泰,唐新,万金方,等.聚四氟乙烯膜作为结膜再生引导物的临床研究.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996,6:447.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泪道病科

作者: 张将,刘家新,张汉滨,喻长泰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