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耳鼻喉杂志2009年第6卷第5期

变通切口的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成形术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变通切口的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单纯鼻中隔偏曲167例治愈,合并鼻窦炎鼻息肉211例,有效率89。结论变通切口的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成形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适宜在临床推广。【关键词】鼻中隔手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评价变通切口的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取该方式治疗的3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鼻中隔偏曲167例治愈,合并鼻窦炎鼻息肉211例,有效率89.57%(189/211)。术中4例穿孔均修补成功。结论 变通切口的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成形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适宜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鼻中隔手术;鼻内镜;变通切口

鼻中隔偏曲在临床工作中相当常见,若引起鼻塞头痛等症状或与鼻窦炎鼻息肉发病有关则需手术治疗。结合近年来鼻科学发展我科采用了变通切口的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高位及中后段鼻中隔偏曲患者378例,临床应用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2月至2009年4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及甘孜县人民医院三家医院资料完整的鼻中隔偏曲住院患者378例,其中鼻中隔高位偏曲225例,中后段偏曲153例。378例中单纯鼻中隔偏曲167例,合并鼻窦炎鼻息肉211例(Ⅰ型70例,Ⅱ型107例,Ⅲ型34例),有微波激光治疗史46例,前期有鼻中隔手术史24例(利氏区软骨不同程度缺失22例,利氏区小穿孔2例),合并鼻甲息肉样变21例。378例中男206例,女172例,年龄12~84岁,中位年龄32.4岁,病程5个月~40年,平均13.6年。主要症状为鼻塞、鼻衄、头痛、嗅觉减退及流涕。

  1.2 治疗方法 局麻加强化,使用鼻内镜手术器械,在左或右中隔面偏曲处前约2 mm作黏(软)骨膜凹面向后上的弧形切口,剥离黏(软)骨膜,于切口之后切开中隔软骨(或经软筛缝)剥离对侧面黏(软)骨膜,内镜直视下分次取出偏曲的软骨与骨质,使鼻中隔基本正直、嗅裂暴露。可同期作鼻甲部分切除、息肉摘除、鼻窦开放术。术毕以数根长约5~6 cm的凡士林纱条自上而下逐层填塞鼻(窦)腔,末根纱条止于鼻底。48 h左右取出全部填塞物。

  2 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随访3~10个月以上,根据主观症状缓解程度与客观检查情况评定疗效。单纯鼻中隔偏曲167例均治愈。合并鼻窦炎鼻息肉的211例中,治愈152例(72.04%),好转37例(17.54%),总有效率89.57%。两组术中出现穿孔4例,1例为贪取上颌骨鼻嵴处骨质不慎,2例为棘突处骨质紊乱出血汹涌操作不慎,另1例为黏膜过薄出血过多用棉球蘸血不慎,均仿照转移封闭法[1]修补成功。术后均未出现鼻中隔穿孔、外鼻畸形等并发症。

  3 讨论

  鼻中隔偏曲常因鼻中隔向单侧偏斜或向双侧扭曲、局部突起呈棘(或嵴)突、鼻中隔明显肥厚而影响鼻腔生理功能,可产生鼻塞、鼻衄、嗅觉减退、头痛等症状,并与鼻窦炎鼻息肉发病[2]及术后处理与恢复密切相关。因此鼻中隔手术在鼻科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20世纪初,Killian创用了鼻中隔黏骨膜下切除术,70余年后Smith等提出了鼻中隔成形术的概念。随着近几年来鼻内镜技术的普及应用,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成形术[4,5]的优势已被公认。综合这些进展,我们采用了位于中隔面突起处之前变通切口的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高位及中后段偏曲。

  相对于传统的鼻中隔黏骨膜下切除术而言,鼻内镜下变通切口的局限性鼻中隔成形术具有以下优势:(1)在内镜直视下操作,视野清晰,易于初学者掌握和教学,手术安全性增加。(2)该切口处一般没有传统L形切口处上皮与黏膜移行的黏连带,切口难度降低。(3)既往有烧灼治疗史的病例局部黏软骨膜与软骨黏连较重,近期治疗者甚至单侧黏软骨膜乃至黎氏区软骨有坏死缺损,手术风险很大。该术式能避开上述区域,尽可能避免手术中止、避免出现穿孔等并发症。(4)既往有手术史的病例,选用偏曲处前方切口,可避开黎氏区组织缺失造成的黏连带或穿孔,能缩短手术径路和时间,可尽量避免(再次)穿孔。(5)即使术中操作不慎出现穿孔,由于创面较小修补相对也较容易。本组4例穿孔均修补成功。(6)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未偏曲的软骨与骨质,有效地防止鞍鼻、鼻尖塌陷等并发症[6];加之带吸引鼻中隔剥离器[7]的应用,手术时间无疑更短。(7)合并鼻窦炎鼻息肉时可同期手术,避免Ⅱ期手术给患方造成精神痛苦、经费增加。

  综上所述,变通切口的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成形术的安全性较高、快捷性明显、并发症低,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谦,周兵,韩德民,等.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579-581.

  2 李源,许庚,刘贤.鼻窦解剖及变异与鼻窦炎手术的关系.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0,6:18-19.

  3 陈恩凤,董庆汉,陈尧,等.鼻中隔偏曲矫正200例.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900-901.

  4 古庆家,安惠民,周光耀,等.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11:387-388.

  5 李咸龙,温湘玲.鼻中隔偏曲治疗的沿革和现状.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4,18:701-704.

  6 肖华俊,孔维佳,汪广平,等.再次鼻中隔矫正术.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184-186.

  7 邢淑英,李金海.吸引器头在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中的应用.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15:374-375.

  

作者: 梁建林,姚勇,乔丹,向巴拥措,张剑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