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3期

小儿高热惊厥166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高热惊厥(简称FC)是非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感染所致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而全身或局部肌肉出现暂时的不随意的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是婴幼儿期常见的急症之一。1临床资料1。高热惊厥的病因上呼吸道感染133例(80。本组病例中有惊厥和癫痫家族史11例,出生史中有窒息史16例,早产儿5例,病理性黄疸史3例,外......

点击显示 收起

  高热惊厥(简称FC)是非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感染所致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而全身或局部肌肉出现暂时的不随意的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是婴幼儿期常见的急症之一。我院1997年1月~2002年12月在病房诊治的FC患儿166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6例中男105例,女61例。初发年龄2个月~6岁,其中小于6个月6例(3.61%),~3岁118例(71.08%),~6岁19例(11.45%),不详23例(13.86%)。高热惊厥的病因上呼吸道感染133例(80.12%),肠炎16例(9.64%),喉炎及下呼吸道感染12例(7.2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例(2.41%),中耳炎1例(0.60%)。本组病例中有惊厥和癫痫家族史11例,出生史中有窒息史16例,早产儿5例,病理性黄疸史3例,外伤史1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中发热开始至惊厥发作时间<24h122例(73.49%),~48h21例(12.65%),不详23例(13.89%)。主要发作形式全身性发作158例(95.18%),表现为双眼凝视、口唇紫绀、意识丧失、呈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部分性发作8例,初发时体温38.5℃~39.5℃130例(78.31%),39.5℃以上28例(16.87%),不详8例4.82%)。FC发作次数24h内惊厥发作1次者138例(83.13%),≥2次者22例(13.25%),不详6例(3.61%)。FC持续时间<5min105例(63.25%),~15min51例(30.72%),~29min6例(3.61%),≥30min4例(2.41%)。本组病例中单纯性117例(70.48%),复杂性49例(29.52%),惊厥持续状态6例。

    1.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结果血白细胞正常范围102例,10~20×10 9 /L者59例,>20×10 9 /L者5例。脑电图检查124例中正常103例,异常21例。1.4 惊厥缓解方式及转归 自然缓解者43例,按压人中穴等刺激后缓解者51例,用止惊药物缓解者为63例,不详9例。本组病例中复发者54例,其中复发≥2次者35例,演变为癫痫者11例。

     2 讨论

  FC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发病率高,多数国家报道儿童期发病率2%~5%。是惊厥中最常见的一种,又是小儿癫痫病持续状态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多数FC患儿有良好的近期和远期预后。但FC并非都是良性,FC常常发生突然,如抢救不及时和/或处理不当,可导致脑损伤,可留有后遗症如癫痫和智力不全等。

    FC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婴幼儿大脑发育尚未成熟,皮层神经细胞及神经元的树突发育不全,因而皮层的抑制功能较差,兴奋性冲动易泛化,高热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使中枢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体温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大脑发生过度的反复放电活动,超过一定限度可发作惊厥。尤其发热开始24h内发病率高,一般发作时间短,发作一次,持续时间2~15min,惊厥缓解后意识恢复,一般状态良。实验室检查表明高热惊厥多数血白细胞属于正常范围,说明非细菌感染为主。脑电图检查结果发作一次者多数属正常范围,发作数次或复杂型热惊厥者出现异常波,尤其是有惊厥史和癫痫家族史者脑电图中出现不典型棘慢,尖慢综合波。 日本儿科预防高热惊厥再发的方法中通常发热早期用安定肛门栓剂,这对既往有热惊厥史的患儿在发热早期低热阶段就给抗惊厥药,等体温上升到高热时,体内的血药浓度已达到抑制惊厥的有效浓度,从而预防惊厥的发生。

    总结本组病例,高热惊厥多属于良性的,愈合良好,但多次发作,持续时间长,可发展到复杂型,甚至演变为癫痫,故急性感染发热早期用物理降温或退热剂,控制体温持续上升,尤其以往有过惊厥史和癫痫家族史患儿,应重视以免惊厥复发,减少癫痫发病率。       

  作者单位:133001吉林省延边妇幼保健院儿科 

  (收稿日期:2004-08-17) (编辑晓 青) 

作者: 南京兰 金春权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