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3期

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致颅内出血的监测护理及预防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晚发K颅内出血(又称迟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致颅内出血)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而导致凝血功能失常(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和活化均需VitK参与),随病情加重而引起颅内自发性出血导致死亡[1]。维生素K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植物油中,母乳含量极少,因而纯母乳喂养的小儿,乳母产后食蔬菜少也就成为本病的主要......

点击显示 收起

  晚发K颅内出血(又称迟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致颅内出血)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而导致凝血功能失常(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和活化均需VitK参与),随病情加重而引起颅内自发性出血导致死亡 [1]  。维生素K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植物油中,母乳含量极少,因而纯母乳喂养的小儿,乳母产后食蔬菜少也就成为本病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以突发性贫血、颅高压征为主要表现。因起病急,病情来势迅猛,病死率高,存活者亦有不同程度后遗症。故我们除了力争做到早期诊断治疗、加强临床监测护理外,更重要的在于预防性健康教育以尽量减少发病率、病死率及后遗症 [2]  。

  1 临床资料

    28例患儿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24~58天,入院昏迷者4例,嗜睡者9例,激惹者7例,单纯针刺部位渗血不止者8例。入院后经静滴VitK止血,输新鲜血及血浆、降颅压、抗感染、吸氧纠酸等治疗及细心护理,并加强康复治疗后,有18例治愈出院,4例好转,2例并发脑水肿死亡,4例因经济困难及考虑预后差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 临床监测与护理

    2.1 首发征象 突发性急性、亚急性颅内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硬膜下、硬膜外出血为多见。临床上出现严重中枢神经机能失常及急性颅高压升高征象。可伴皮肤及皮下出血、低热。

    2.1.1 治疗与护理 卧床休息3天,按医嘱给镇静、脱水降颅压治疗,保持安静,少搬动,抬高头肩部15~30°角,头偏一侧。

    2.1.2 喂养护理 喂奶在床上,不要抱起,必要时用滴管喂奶或鼻饲。

    2.2 护理要点 严密观察、记录神志、生命体征、瞳孔大小,有无呕吐,囟门膨胀、抽搐及药物效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给予处理。(1)昏迷患儿按昏迷护理,预防感染,预防交叉感染,早期应用抗生素,观察疗效。(2)发热予物理降温,并加强监测处理。(3)加强保暖,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予吸氧吸痰,正确掌握输液速度 [3]  。(4)注意出血倾向及贫血情况:肌肉注射或缓慢静注维生素K 1  能快速纠正,出血多者同时输新鲜血或血浆10~15ml/kg可立即纠正贫血及各种凝血因子 [2]  。

  3 预防

    3.1 做好围产期的健康教育,防止维生素K缺乏症发生。①孕妇自产前1周起开始每天口服VitK 1 2~4mg或临产数小时肌注等量Vit K 1 ,做好产前咨询及孕妇预防性服药 [4]  。②生后肌注Vit K 1  0.5~1mg每天1次,连续3天,可预防新生儿出血症发生。③对单纯母乳喂养的小儿,可每周肌肉注射VitK 1 1~2mg,以防该病发生 [4]  。④新生儿后期孕母应补充维生素K,多吃蔬菜、水果,以提高乳汁中含量,注意合理喂养 [2]  。

    3.2 做好康复治疗,是防止脑性瘫痪或减轻病情严重性的有效途径。①耐心细致做好病情解答,向家长介绍有关医学基础知识,取得家长理解,减少恐惧心理以得到最佳配合。②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在治疗主病的同时积极进行运动功能的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并指导家属掌握基本的训练方法及原则,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同时教会家属进行婴儿抚触手法及要点,并提倡音乐疗法 [5]  。

  参考文献

    1 马加宝,陈凯.临床新生儿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

    2 廖清奎.小儿营养及营养性疾病,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5,5.

  3 朱延力.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

    4 齐家仪.儿科手册,第3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11.

  5 南登昆,缪鸿石.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    

  作者单位:505031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儿科 

    (收稿日期:2004-07-20)

    (编辑曲 全)

作者: 陈秀捞 黄丽香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