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4期

双歧杆菌制剂加叶酸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2002年10月~2004年3月用常乐康散剂、叶酸片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对象病例来自我院2002年10月~2004年3月儿内科住院的腹泻病患儿。腹泻诊断标准及病程分类参照第7版《实用儿科学》小儿腹泻病一节[1]。将以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6例,两组症状及体征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

点击显示 收起

       2002年10月~2004年3月用常乐康散剂、叶酸片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病例来自我院2002年10月~2004年3月儿内科住院的腹泻病患儿。腹泻诊断标准及病程分类参照第7版《实用儿科学》小儿腹泻病一节 [1]  。符合诊断标准者232例,其中男122例,女110例;年龄4个月~3岁。患儿起病急,发病时间在72h以内,大便性状为黄色或黄绿色稀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每日10余次。大便常规检查均可见白细胞少许或(+)、脂肪球少量或(+)~(+++),脱水为轻、中度,少数重度。大部分病例有尿量减少、思饮、恶心、 呕吐和发热,体温在37.5℃~39℃之间。将以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6例,两组症状及体征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常乐康散剂、叶酸片。常乐康散剂每支含药粉500mg,含双歧杆菌活菌数1.0×10 6 CFU/g,每次1支,每日3次;叶酸5mg,每日3次。疗程4~7d。两组病例据脱水程度,均以口服或静脉补液,有电解质紊乱者给予纠正。
   
  2 结果

  2组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比较 (略)
   
  3 讨论

  秋季腹泻多见于婴幼儿。现已证实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性肠炎时,肠道内正常菌群受到破坏,厌氧菌尤其是双歧杆菌明显减少。双歧杆菌是肠道主要厌氧菌,约占肠道厌氧菌的98%。健康儿童肠道需氧菌与厌氧菌之比为1∶1000,而腹泻患儿下降至1∶1 [2]  标志肠道内微生态失去平衡。肠道失去了厌氧菌的屏障和拮抗作用,从而有利于病原体定植和复制,肠粘膜上皮细胞在病毒及其毒素的作用下,发生炎性改变,细胞损伤坏死,对水、Na + 和葡萄糖的吸收功能下降,因而发生腹泻。轮状病毒主要感染成熟肠粘膜绒毛的上2/3,出现绒毛脱落,数量减少,排列紊乱。常乐康制剂可直接增加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迅速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阻止病毒的侵入、定植和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病毒对粘膜的损害,保护肠粘膜的完整性及其对水、Na + 和葡萄糖的吸收功能,减轻腹泻。有报道单用微生态调节剂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一般均可达96%的疗效 [3]  ,而与叶酸合用疗效更佳。叶酸是合成细胞DNA的必需物质 [4]  ,促进细胞有丝分裂,修复小肠粘膜上皮细 胞,有利于肠粘膜对水、Na + 和葡萄糖的吸收,从而达到止泻,缩短病程的目的。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止泻、退热、纠正脱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提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两药合用,可增疗效,缩短病程。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286,1289-1290.
   
  2 方鹤松.小儿腹泻病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14):201.
   
  3 段恕诚.微生态调节剂在儿科消失系统疾病的作用.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14(1):1.
   
  4 裴月秋,陈瑞芹.叶酸治疗急性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3,8(4):238.
    
  (收稿日期:2004-09-16)

  作者单位:653100云南省玉溪市医院儿内科  

  (编辑一 凡) 

作者: 张丽芬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