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5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分析附30例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临床上以发热、咽喉炎、淋巴结及肝脾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加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为其特征[1]。1临床资料1。2临床表现发热29例,发热持续时间最长25d,最短者2d。咽痛27例,扁桃体炎25例,均在Ⅰ°~Ⅲ°肿大、充血,其中10例在悬雍垂或软、硬腭交界处有红色圆形内疹。...

点击显示 收起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ˉsis,IM)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咽喉炎、淋巴结及肝脾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加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为其特征 [1]  。现将我院1994~2003年收治30例,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大为9.5岁,最小2个月。其中1岁以内2例,1~3岁8例,3~6岁9例,6~10岁11例。病程最长者32d,最短者9d。

   1.2 临床表现 发热29例,发热持续时间最长25d,最短者2d。最高体温达40℃,一般在38℃~39.5℃之间。咽痛27例,扁桃体炎25例,均在Ⅰ°~Ⅲ°肿大、充血,其中10例在悬雍垂或软、硬腭交界处有红色圆形内疹。30例均有淋巴结肿大,其中颈部淋巴结肿大27例、颌下淋巴结肿大13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7例、耳后淋巴结肿大9例、腋下淋巴结肿大8例、肝脏肿大26例,有6例肝脏右肋缘下最大者达5cm,剑突下达5cm,质地柔软。脾脏肿大21例,脾脏左肋缘下最大者达7cm,有轻度压痛。皮疹8例,为躯干部位多形性。2例阵发性咳嗽,胸片示:肺炎改变。3例首先出现双眼睑水肿,1例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3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在10.0~15.0×10 9 /L之间11例,15.0~20.0×10 9 /L之间11例,20.0×10 9 /L以上5例,10.0×10 9 /L以下3例。轻度贫血8例。淋巴细胞0.70以上10例、0.50~0.7016例、0.50以下4例。异形淋巴细胞占20%以上5例、10%~20%者20例、其余在10%以下,有2例未发现异形淋巴细胞。(2)血清学检查:嗜异凝集试验:效价高于1∶64以上者13例,以下者7例,余为阴性。EB病毒抗体阳性者6例。肝功能检查ALT增高者18例,心肌酶全套本组检查15例,6例各种酶增高,血沉增快10例。血培养本组检查21例,2例培养表皮葡萄球菌生长,余为阴性。

   1.4 治疗与预后 采用对症处理,如休息、退热、止痛、护肝等。30例除2例对双黄连过敏外,应用双黄连60mg/(kg·d)静滴,疗程2~3周。合并应用干扰素100万u/d疗程3~5d。同时静滴病毒唑10~15mg/(kg·d),应用第1周咽痛减轻,第2周大多数有淋巴结及肝、脾肿大逐渐缩少,退热。有心肌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静滴地塞米松0.1~0.3mg/(kg·d),疗程1周,本组30例患儿20例痊愈出院,10例症状消失,家属强烈要求出院。无一例死亡。

   2 讨论

   2.1 临床特点 本组患儿有下述临床特点:(1)男孩多于女孩,3岁以上患儿占66.6%,且临床症状典型。(2)96.7%患儿有发热,90%患儿咽痛,83%患儿有扁桃体炎,其中患儿软腭或悬雍垂上有圆形内疹。(3)本组100%患儿有淋巴结肿大,其中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占90%,主要是由于受感染的淋巴细胞和各种反应性淋巴细胞同时增殖之故 [2]  。(4)肝脏肿大占86.7%,只有1例出现黄疸,肝功能不正常者占60%。小婴儿患者更易出现肝炎症状 [3]  。脾肿大占70%,且脾脏质地柔软。(5)出现皮疹患儿占13.3%,年龄在2岁以内多见,30%患儿双眼睑水肿,但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6)本组患15例儿检查心肌酶全套,6例各种酶增高,占40%。心肌酶谱为反映心肌损害的敏感指标,说明IM患儿可并发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IM伴心肌损害机制为机体免疫反应紊乱,产生自身抗体而致心肌细胞损伤 [4,5]  。

   2.2 诊断 凡是有发热、咽痛、淋巴结及肝、脾肿大时应疑似本病,查外周血象,异型淋巴细胞>10%和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作出临床诊断。疑似本病的患儿应定期、反复查外周血象,以增加异型淋巴细胞的阳性率。此外异常淋巴细胞的阳性率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阳性率越高。本组2例阴性患儿年龄在6岁以上。该病患儿血液中含嗜异性凝集素是一种IgM抗体,嗜异抗体出现和消失时间变异很大,早至发病5d,迟至病程8周才呈阳性,但有时可短至7~10d或长至半年之久。在小婴儿阳性反应出现较晚,可延迟至1个月以后。阳性反应见于60%~90%的病例 [3]  。本组患儿嗜异性抗体滴度在1∶64以上占43.3%,滴度低于1∶64占23.3%,阴性占33.3%,故需反复检查嗜异性抗体2~3次。另外,本组患儿60%肝功能异常,心肌酶增高,注意与单纯肝炎、心肌炎患者鉴别。对仍不能确疹的病例,可查EB病毒壳表面抗原、抗体,以提高确诊率。

   2.3 误疹分析 (1)该病临床分3期:上感期、腺热期和恢复期。初诊患儿大多处于上感期,咽痛比较突出,又无其他典型的临床表现,此时易误诊为咽炎 或化脓性性扁桃体炎。长期发热易被误诊为伤寒。因此,临床应反复查外周血象,特别注意异性淋巴细胞。(2)异性淋巴细胞在形态上分3型:Ⅰ型泡沫型,Ⅱ型大淋巴细胞型,Ⅲ型幼稚型。易将Ⅲ型淋巴细胞误认为真正的幼稚淋巴细胞,临床易误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恶性淋巴瘤,需早期行骨髓穿刺及淋巴结穿刺活检,以资鉴别。(3)虽然病毒性肝炎外周血可出现异性淋巴细胞,但一般不超过10%,且白细胞总数多正常,且该病患儿发热期较长,淋巴结肿大突出 [6]  。(4)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无淋巴结及脾肿大、淋巴细胞形态无异常。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3-226.

   2 左启华.儿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59-461.

   3 北京儿童医院,实用儿科学编辑组.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273-275.

   4 Hebert MM,Yu C,Towbin JA,et al.Fatal Epstein-Barr virus myocardiˉtis in a child with repetitive myo-carditis.Pediatr Pathol Lab Med,1995,15(5):805.

   5 Frishman W,Kraus ME,Zabkar J,et al.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and faˉtal myocarditis.Chest,1977,72(4):535.

   6 甘幼强.内科学传染病分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1-13.

   作者单位:423000湖南省郴州市妇幼保健院

   (收稿日期:2004-11-01)

   (编辑海 天)

作者: 江淑芳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