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治疗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1995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NICU共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67例,实施胃肠外营养48例,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6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男38例,女29例。出生体重1000g10例,~1300g28例,~1500g29例。实施胃肠外营养48例。...

点击显示 收起

  1995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NICU共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67例,实施胃肠外营养48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男38例,女29例;自动出院16例,死亡6例,痊愈45例。胎龄<28周8例,~32周20例,~36周39例;出生体重<1000g10例,~1300g28例,~1500g29例;并发RDS10例,NEC5例,颅内出血20例,硬肿症18例,无并发症14例。实施胃肠外营养48例。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入早产儿培养箱,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按日龄及体重计算每日生理需要量。
  1.2.1 热卡供应 开始于27kcal/(kg·d),以后每天增加10kcal/(kg·d),直至100kcal/(kg·d)。
   
  1.2.2 液体摄入量 第1天60~70ml/kg,以后每天增加15ml/kg,直至最大量150~180ml/(kg·d)。

  1.2.3 氨基酸 生后第1天开始供给0.5g/kg,以后每天增加0.5g/kg,直至3g/(kg·d)。注意氮热比以1∶250左右为宜。
   
  1.2.4 脂肪乳 生后第2天开始0.5~1g/kg,以后每天增加0.5g/kg,最大量不超过3g/(kg·d),须维持血浆甘油三酯在正常水平。
   
  1.2.5 电解质 根据生理需要量和患儿的临床情况综合考虑。生后第2天开始补钠,通常2~3mmol/(kg·d)。生后1周内的VLBWI常有高钾,若尿量4~5ml/(kg·h),或血钾<4mmol/L,应补钾1~2mmol/(kg·d)。
   
  1.2.6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予水乐维他及维他利匹特各1ml/(kg·d),派达益儿4ml/(kg·d)。
   
  1.2.7 葡萄糖 输注速度从4~6mg/(kg·min)开始,根据血糖值调整速度,其糖浓度不超过12.5%,注意葡萄糖与脂肪热卡比为(1~3)∶1,葡萄糖热卡占50%~55%,脂肪占35%为宜。
   
  1.2.8 输注方法 均采用经外周静脉滴注,用输液泵控制滴速,24h均匀滴入。
   
  1.2.9 监测病情变化 实施胃肠外营养期间,密切监测血糖、甘油三酯、BUN、ALT、K + 、Na + 、Cl - ,每周查血常规及血培养,防感染并注意体重增长情况及尿量。
    
  2 结果

  48例实施胃肠外营养的VLBWI中,存活45例。36例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增加,最小平均增加5.2g/d,最多增加42.5g/d。存活的45例中9例体重不增,无一例体重下降。治疗前后血脂、BUN、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血培养阴性。治疗期间发生高血糖9例,低血钾5例,胆汁淤积性黄疸3例。
    
  3 讨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在生后常面临营养方面的挑战。由于其在宫内营养储存不足,出生后的一系列并发症又使其对营养的需求增加,或不能耐受肠内营养,故常需静脉营养作为肠内营养的补充,甚至全静脉营养 [1] 。VLBWI的存活率与生后早期营养是否合理有关。如果营养充足合理,则体重增长快,并发症少,存活率高。通过静脉营养,可避免因摄入不足而致营养不良、代谢紊乱及全身衰竭。由于胃肠外营养三大营养素齐全,供给热量高,且可补充各种电解质和维生素,能满足VLBWI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故临床上应重视VLBWI的胃肠外营养问题。在对VLBWI实施胃肠外营养时,应注意各营养成分的选择。氨基酸常选用6%小儿氨基酸,有较好的氮质储备、体重增加和较低的胆汁淤积发生率,在生后48h内输入;脂肪乳最好选用含中链甘油三酯(MCT)的脂肪乳剂,因VLBWI体内肉毒碱的储备少,生物合成能力有限,而MCT无需肉毒碱转运而能直接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此外,在实施胃肠外营养过程中,密切监测并发症尤为重要。监测血糖防高血糖或低血糖,根据血糖值调整输糖速度,范围4~13mg/(kg·min)。血清甘油三酯作为脂质清除率的监测指标,>1.7mmol/L时应减慢输注速度。对有明显酸中毒、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或低白蛋白水平的VLBWI,应谨慎增加脂肪乳的输液速率。治疗初期的并发症主要是电解质失衡,最常见的是糖代谢紊乱。笔者采用微量血糖监测,若血糖≥7mmol/L,首先减慢输糖速度,其次降低输糖浓度,经过以上调整,勿需加用胰岛素,血糖即可维持在正常范围。长期全静脉营养时,可有导管阻塞、败血症和胆汁淤积性肝炎。由于长期全静脉营养可致胃、小肠和胰腺生长差,使萎缩的近端小肠黏膜双糖酶活性降低 [2] ;而肠道喂养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改善肠道动力学;高血糖素分泌可增加胃肠道的蠕动,刺激胆汁分泌 [3] 。故全静脉营养时进食少量乳汁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极低出生体重儿全静脉营养的支持疗法.小儿急救医学,2002,9(1):7.
   
  2 许植之.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5):272.
   
  3 吴仕孝.早产儿喂养.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7,12(4):267.
   
  (编辑毅 文)

  作者单位:100038北京铁路总医院儿科 

作者: 唐泓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