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

急性鼠药中毒91例回顾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抢救鼠药中毒的有效手段。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91例急性鼠药中毒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了总结。关键词鼠药中毒氟乙酰胺四甲基二砜四胺在儿童急性中毒中,鼠药中毒极为常见。因鼠药中毒危害大,病死率高,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抢救鼠药中毒的有效手段。 方法  本文回顾分析了91例急性鼠药中毒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了总结。 结果  91例患者中79例治愈,6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 结论 尽早洗胃并采用特异性解毒剂以及控制惊厥、减轻脑水肿、保护全身重要器官等一系列综合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  鼠药中毒 氟乙酰胺 四甲基二砜四胺
      
  在儿童急性中毒中,鼠药中毒极为常见。因鼠药中毒危害大,病死率高,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现对我院1999~2003年5年中所收治的急性鼠药中毒91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1例中男52例,女39例,年龄1~3岁39例,3~6岁41例,6~12岁11例;农村儿童75例,城市儿童16例。
   
  1.2 中毒途径及毒物分析 86例小儿因玩耍时误服鼠饵而中毒,1例为误喂鼠饵(猪肉)中毒,1例因食用包装纸被鼠药污染的饼干而中毒,2例因分别食用被鼠药毒死的鸡、鸭而二次中毒,1例因成绩不好而自服中毒。毒物分析显示:氟乙酰胺中毒46例,四甲基二砜四胺(又称毒鼠强,424)15例,毒物不明30例(未作毒物分析)。
   
  1.3 临床分析 误服鼠药后,均在6h内发病,最早为数分钟。于我院就诊时间为数分钟至数小时。以抽搐为首发症状而就诊69例(76%),以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表现为首发症状而就诊12例(13%),误服后及时发现且无症状就诊10例(11%)。(1)神经系统症状:全部有头痛、乏力,严重者迅速出现神志模糊、四肢抽搐,继而阵发性强直性抽搐;其中抽搐伴昏迷28例,颅内出血2例,双目失明1例,听力下降1例。脑电图异常20例,以弥漫性慢波或快波为主。(2)消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45例,总胆红素升高17例,2周左右恢复正常。(3)循环系统症状:表现为心悸、胸闷、面色苍白,血压偏低或不稳定。其中休克3例,窦性心动过速20例,窦性心动过缓5例,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

  1.4 治疗方法
   
  1.4.1 一般治疗 包括立即洗胃(不受服用时间限制);导泄、利尿及大量输液、促进毒物排泄等。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预防感染。
   
  1.4.2 综合治疗 因抽搐就诊的患儿,立即予以强有力的抗惊厥剂,如安定、苯巴比妥钠、10%水合氯醛,镇静剂一般用5~7天。且应保护脑组织,减轻脑水肿,常用20%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等,恢复期用胞二磷胆碱、脑多肽、脑活素等静滴促进脑细胞恢复 [1] 。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者予以山莨菪碱(654-2)等药物对症治疗。继发心脏及肝脏损害者予以维生素C、辅酶A、护心通、肌苷等护心保肝治疗。

  1.4.3 解毒剂使用 氟乙酰胺中毒:乙酰胺0.1~0.3g/kg,静滴或肌注,首剂可加倍,5~7天为1个疗程,要求早期、足量使用。
    
  2 结果
    
  毒鼠强中毒无特效解毒药。在给予及时、正确处理后,多数患儿于1周左右病情稳定,91例中6例自动出院,6例因合并严重脑水肿、颅内出血、心脏损害而死亡,余79例均治愈,但其中7例遗留继发性癫痫。
    
  3 讨论
    
  从本组毒物分析情况显示:近5年的鼠药中毒以氟乙酰胺中毒为主,其次为四甲基二砜四胺。氟乙酰胺进入机体后,经胃酸作用水解氨基生成氟乙酸,阻断三羧酸循环,导致糖代谢障碍。氟乙酰胺及其含氟代谢产物能直接刺激神经系统,并对心肌细胞本身产生明显损害,可致心室纤颤与心跳停止。 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拮抗剂,中毒后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而导致阵发性强直性痉挛与惊厥 [2] 。由于这两种类型的鼠药与以前以敌鼠钠为代表的抗凝血杀鼠剂毒性完全不同,因此,临床表现、处理方式及特异性拮抗剂的使用均有所不同。不论氟乙酰胺还是四甲基二砜四胺,均起病较快(从数分钟到数小时),且多以抽搐、昏迷为首发和主要症状,其他尚有胃肠道表现及心脏、肝脏等多器官损害。除按中毒常规处理外,由于多数患儿以癫痫持续状态就诊,故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控制抽搐及减轻脑水肿就显得尤为重要,乙酰胺可在体内与氟乙酸竞争结合酰胺酶,减轻氟乙酸对三羧酸循环的抑制作用,从而起到控制发作,减轻症状的目的。四甲基二砜四胺则无特效解毒药,但二者起病情况相似,故在明确毒物之前,也可考虑使用乙酰胺 [3] 。因鼠药中毒常造成多器官损害,所以除采用上述手段外,还应尽早采取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使用肌苷、VitC、护心通等药物保护心脏、肝脏。
   
  通过对91例鼠药中毒回顾性分析,笔者注意到以下方面:(1)如患儿以抽搐为突发症状入院,其临床表现有时不易与不典型脑炎、癫痫等区分,应向其父母详细询问有无误服鼠药病史,即使未能询问出确切误服鼠药病史,也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及时取材做毒物分析以确诊。(2)中毒症状出现的早迟与服毒时胃内充盈情况和剂量有关,空服和剂量大者症状重。(3)口服中毒者胃及胃内容中毒物含量最高,因而呕吐物是最好的送检材料。如已在当地医院洗胃,可用生理盐水清洗衣物上遗留下的呕吐物残渣送检,检出率也较高。此外还可查血液和小便。(4)有1例患儿入院时取血液标本送检未查到鼠药,而在脑脊液中却查见,可能与此类鼠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因此脑脊液的检查不可忽视。(5)控制惊厥以苯巴比妥钠静滴、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效果较好。但使用时剂量宜偏大,疗程宜偏长,一般1周左右,过早停药易反弹 [4] 。(6)重视对脑水肿、肺水肿早期处理。及时治疗呼吸衰竭,必要时使用呼吸机机械呼吸,心动过缓如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无效,应进行心脏起搏治疗 [5] 。出现肾功能衰竭时及时进行血液透析。
   
  国家有关部门曾明文禁止使用含氟杀鼠剂及四甲基二砜四胺,但由于其起效快、毒性强、价格低等特点,民间仍广泛使用。由于该杀鼠剂毒性强、易危及生命,影响神经系统且可能遗留神经方面的后遗症,因此,预防杀鼠剂中毒尤为重要,应加大鼠药投放过程的管理,尤其对广大的农村。另外,氟乙酰胺可以引起二次中毒,也应加强这方面的宣教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翔.急性毒鼠强中毒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四川医学,2000,21(10):897.
    
  2 黄光照.氟乙酰胺中毒.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7.
   
  3 黄韶清.急性毒鼠强中毒161例报告.急诊医学,1997,6(4):202.

  4 张意平.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31例临床分析.中国当代儿科杂志,1999,1(1):32.
   
  5 宁佩英.急性毒鼠强中毒52例.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7,15(2):108.

  (编辑一 凡)

  作者单位:315812浙江省宁波市大榭开发区医院

作者: 闵长蓉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