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

小儿胃食管反流病致慢性咳嗽28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GERD)已成为继感染、过敏之后导致小儿反复咳喘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自1999年9月~2004年9月共收治GERD105例,其中28例仅表现为慢性咳嗽,现分析报告如下。入院时诊断为过敏性咳嗽9例,GERD5例,支原体感染5例,支气管炎3例,支气管肺门淋巴结核2例,鼻窦炎致后鼻滴涕2例,百日咳综合征2例。血......

点击显示 收起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GERD)已成为继感染、过敏之后导致小儿反复咳喘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本病缺乏特异性表现,常易造成误诊,已日益受到了儿内科领域的广泛关注。我院自1999年9月~2004年9月共收治GERD105例,其中28例仅表现为慢性咳嗽,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患儿中,男16例,女12例,男女性别之比为1.3∶1;年龄4~14岁,其中~6岁19例,~10岁6例,~14岁3例,平均年龄7.3岁;病程2个月~2年,其中~3个月10例,~6个月6例,~9个月5例,~12个月3例,~18个月2例,~24个月2例,平均病程6.5个月。
   
  1.2 临床特征 大多数患儿在1~2次呼吸道感染后,持续性干咳少痰,日轻夜重或晨起时阵咳,咳甚时呕吐及胸骨后疼痛,吐出物多为清涎,仅5例患儿有反酸症状,不伴低热、盗汗、咯血、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迟缓的表现。入院时诊断为过敏性咳嗽9例,GERD5例,支原体感染5例,支气管炎3例,支气管肺门淋巴结核2例,鼻窦炎致后鼻滴涕2例,百日咳综合征2例。

  1.3 诊治经过 患儿入院后经抗感染、抗过敏、止咳及支持对症处理,病情缓解。血、尿、大便常规检查,X线胸部正、侧位片、PPD试验、血沉、冷凝集试验、支原体抗体IgM、痰涂片及培养、部分患儿行鼻窦X线片、淋巴结活检及胸部CT检查,28例患儿均用接近正常餐量的足够钡剂,在X线透视下行食管钡餐造影检查,全部病例符合《尼尔逊儿科学》的诊断标准 [1] 。
    
  2 结果及转归
    
  确诊后给予促胃肠动力剂、抗酸剂及黏膜保护剂三联疗法,西沙比利(Cisapride)每次0.1~0.2mg/kg,3次/d;雷尼替丁(Ranitidine),每日3~5mg/kg,每晚1次口服;硫糖铝(Sucralfate),每次3~6mg/kg,4次/d。疗程4周结束后,治愈20例,好转6例,无效2例。好转与无效的8例患儿,再经4周的上述方案治疗全部治愈,随访1年无复发病例。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等反流入食管,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病理性者即胃食管反流病(GERD)。GERD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包括食管炎、肺炎、哮喘、呼吸暂停、贫血、生长发育迟缓和营养不良等,产生症状的原因主要是食管上皮暴露于反流的胃内容物中所致。成人GERD出现反酸、呃逆等症状,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表现不典型,往往呼吸道症状较为突出,而消化道症状有时不明显。国内新近的一组研究资料显示,以呕吐、溢奶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儿平均年龄(0.9±1.2)岁,消化道、呼吸道症状共存的GERD患儿平均年龄(1.8±1.3)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儿平均年龄(4.2±2.5)岁,其年龄的差异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有关 [2] 。在本组有限的资料中,28例有5例有反酸症状,部分病例在剧咳后方出现呕吐,导致患儿在入院诊断中大多数(23/28)被误诊为其它呼吸道疾病。因此,凡临床出现慢性咳嗽,尤其是日轻夜重或晨起后出现阵发性咳嗽伴呕吐的患儿,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及时完成有关的辅助检查,尽快明确诊断。
   
  临床上慢性咳嗽定义是:(1)咳嗽持续至少3 周;(2)咳嗽为唯一表现症状;(3)不伴有咯血;(4)既往无引起咳嗽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5)最近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6)可能有痰 [3] 。28例患儿咳嗽症状主要表现为日轻夜重和晨间阵咳后呕吐,符合上述标准。其可能的原因是:夜间平卧,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致胃酸分泌增加,引起剧咳后腹内压增加更使GERD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适时有效的抗酸药、促胃肠动力药及黏膜保护剂对于消除病因,阻断恶性循环,控制症状,减轻患儿的痛若,显得尤为重要。
   
  GERD食管吞钡造影可分为Ⅴ级,Ⅰ~Ⅲ级为轻度,Ⅳ~Ⅴ级为重度。本组资料中Ⅰ级14例,Ⅱ级7例,Ⅲ5级例,Ⅳ级2例,无Ⅴ级病例,绝大多数(26/28)属于轻度病变。28例患儿病程中无明显的呕吐症状,亦未发现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迟缓等,确诊后经及时内科综合治疗,疗程结束时,全部病例治愈且无复发,可能与患儿的病变程度较轻有关。近10余年来动态24h食管pH值监测在城区大型医院广泛应用于GERD的诊断和研究,其特异性、敏感性均明显高于其它检查,被认为是诊断GERD的“金标准”;食管内镜检查及黏膜活检可确定是否存在食管炎及Barrette食管,为临床治疗严重、复杂的病例提供了重要的选择方法。但由于此两项检查技术尚未普及,且部分患儿和(或)家长一时难以接受上述检查。因此,食管X线吞钡造影检查尽管存在阳性率不高、重复性和特异性不足的缺陷,但此技术简便易行,并可发现食管裂孔疝和食管狭窄等病变 [4] ,其分级对判断GERD的病变程度和估计患儿的预后均有一定的帮助,目前仍不失为基层医院小儿GERD常用的诊断手段。
     
  参考文献
    
  1 陈荣华主译.尼尔逊儿科学,第15版.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1530.
   
  2 王小卉,邹彩虹,张冰峰,等.小儿消化道呼吸道症状与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儿科杂志,2004,22(6):370.
   
  3 张之南,单渊东.内科疑难疾病诊断.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80.
   
  4 陈洁,黄晓磊,周雪莲,等.小儿胃食管反流病104例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2):102.
   
  (编辑苜 紫) 

  作者单位:425000湖南省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作者: 蒋耀先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