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

新生儿窒息抢救体会(附63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重度窒息可造成重要器官的永久性损害。积极进行临床防治,对提高围产期的保健质量,对减低新生儿病死率和伤残率有重要意义。现将2001年1月~2003年12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63例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重度窒息可造成重要器官的永久性损害。积极进行临床防治,对提高围产期的保健质量,对减低新生儿病死率和伤残率有重要意义。现将2001年1月~2003年12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63例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新生儿窒息共63例,男40例,女23例。轻度窒息36例,重度窒息27例。合并颅内出血1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31例。诊断标准:按出生后1min内的Apgar评分来区分,0~3分为重度,4~7分为轻度;若生后1min评8~10分而数分钟又降到7分及以下者亦属窒息。
   
  1.2 临床分析 (1)孕周分析:本组63例中41~44周15例(24%);37~40周40例(63%);31~36周8例(13%)。(2)体重:>3000g者35例(56%);≤3000g者20例(32%);≤2500g者8例(12%)。(3)分娩方式:顺产10例(16%);剖宫产4例(6%);胎头负压吸引产30例(48%);产钳助产10例(16%);急产9例(14%)。Apgar评分≤3分者:产钳助产和胎头负压吸引产共23例(85%);正常分娩4例(15%)。(4)胎儿宫内窘迫情况:胎儿宫内窘迫25例(40%),羊水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Apgar评分≤3分者,胎儿宫内窘迫15例,占55%。
   
  1.3 治疗方法 均给予清理呼吸道黏液,建立通畅的呼吸道,建立呼吸,增加通气,保证供氧。胸外心脏按压,建立正常的循环。经以上处理心率仍小于100次/min时,给予1∶10000肾上腺素0.2ml/kg静注,同时给予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纳洛酮0.2mg加入10%葡萄糖液20ml中静注,改善呼吸。合并吸入性肺炎给予相应抗生素。对窒息而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患儿,除以上治疗外尚给予止惊、降颅压及控制脑干症状等治疗,并静注胞二磷胆碱及复方丹参,促进神经细胞代谢,该药多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应用,同时给予高压氧疗。

  2 结果
      
  本组63例中,治愈51例,治愈率81%,自动出院8例,占13%;死亡4例,占6%。
    
  3 讨论
    
  以上资料表明,新生儿窒息发病率较高,尤其是重度窒息是基层医院新生儿死亡和病残儿发生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新生儿窒息的程度与胎儿窒息情况、分娩方式、娩出后第一口呼吸的处理相联系,新生儿窒息是胎儿窒息的延续。胎儿宫内窒息早期会出现胎动增加。胎心改变,这是胎儿低氧代偿结果。此时如得到处理,胎儿尚无心肌及大脑功能障碍。如不及时处理会继续进展为抑制期,故应给孕妇吸氧,静注VitC以增强胎儿神经系统对缺氧的耐受力和减轻血管脆性和渗透性,减少出血 [1] 。酌情终止妊娠。(2)基层医院应慎用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本组产钳和胎头负压吸引产23例,占重度窒息的85%,这两种助产技术操作上有一定难度,极易导致胎儿颅内损伤而加重窒息。故建议基层医院尽可能不采用或少采用产钳术和胎头负压吸引术,选用剖宫术助产,可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3)在重度窒息患儿的复苏中,关键是争分夺秒清理呼吸道,及时气管插管和人工呼吸。在未吸净前切忌刺激致哭或呼吸。不宜过早地应用呼吸兴奋剂 [2] ,以免引起深吸气使污染的羊水或胎粪吸入肺的深部,致吸入性肺炎、肺不张,耽误抢救时间,影响抢救效果。(4)分娩过程使新生儿处于应激状态,下丘脑释放因子促使脑垂体前叶大量释放β-内啡肽,而产生呼吸抑制及肺换气不足,导致缺氧窒息 [3] 。纳洛酮能在较短时间内使新生儿呼吸功能得到改善,缩短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时间。本组联合用药后,奏效快,未见副作用。(5)窒息新生儿由于脑组织缺氧缺血性损害,使脑神经细胞氧化代谢及生理功能受到破坏引起一系列脑功能障碍。胞二磷胆碱系脑代谢激活剂,能改善脑细胞线粒体的呼吸功能,使摄氧量增加,从而改善脑组织,恢复脑功能。(6)对窒息所致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同时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获得肯定疗效。高压氧能提高血氧含量增加血氧张力,利于纠正缺氧状态。阻断缺氧引起的脑组织一系列病理改变,促使脑组织尽快恢复。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缩短病程,减少或减轻神经、精神后遗症。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39.
   
  2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439.

  3 钱培德.纳洛酮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3):184.

  (编辑晓 青)

  作者单位:261500山东省高密市人民医院小儿科

作者: 徐彦 王新琴 单联香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