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

新生儿二次剪脐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新生儿脐带有2条动脉,1条静脉,周围有胶质样的高蛋白组织,营养丰富,细菌极易繁殖,为避免脐部感染,我院自2000年开始实行新生儿二次剪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从我院2003年出生的新生儿中随机抽取的180例进行过二次剪脐的新生儿,将其进行临床观察(试验组),结果仅有3例脐部感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新生儿脐带有2条动脉,1条静脉,周围有胶质样的高蛋白组织,营养丰富,细菌极易繁殖,为避免脐部感染,我院自2000年开始实行新生儿二次剪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从我院2003年出生的新生儿中随机抽取的180例进行过二次剪脐的新生儿,将其进行临床观察(试验组),结果仅有3例脐部感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也是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新生儿 二次剪脐 脐部感染
     
  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极易发生局部感染,有资料表明在1200例新生儿败血症中,存在脐部感染者占66%~87.5%,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 [1] ,笔者对随机抽取的180例在我院分娩二次剪脐的新生儿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随机抽取180例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Apgar评分5~6分,体重>2000g作为试验组;又随机抽取168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新生儿于出生后48~72h实行二次剪脐,对照组新生儿用传统方法处理脐带残端,比较结果见表1。

  1.2 方法
   
  1.2.1 分娩时断脐 出生时将呼吸道分泌物清理干净后,在距脐根部0.5cm处用气门芯结扎,然后在结扎部位上0.5cm处剪断脐带,挤出残血,再用10%碘酒消毒残端,覆盖无菌纱布,绷带包扎。

  表1 两组感染率比较 (略)
    
  1.2.2 日常护理方法 每天沐浴后用2%碘酒消毒脐部残端,脐轮与周围皮肤用75%酒精由内向外消毒,再用一次性脐带卷包扎。
   
  1.2.3 剪脐的方法 出生后48h左右,用2%碘酒消毒脐根部及周围皮肤,先用带齿的持物镊夹紧脐端上部,向上轻轻拉起,再用手术剪剪出残留脐带,再次用2%碘酒消毒残端,脐轮及周围皮肤用75%酒精脱碘,不管脐带是否出血,均用8cm×10cm大小的纱布(一折四)加压包扎,30min巡视1次观察脐部有无出血,若无异常,次日洗澡后,即可去除绷带,暴露脐部,有的已基本愈合脱落,但对脐端较粗的,仍需采取不同的脐部护理。
    
  2 讨论
    
  通过对新生儿二次剪脐的临床观察,愈合的效果确实与脐带本身的粗细(含华通胶物质多少)及首次断脐结扎的方法及残端修剪是否彻底有着密切的 关系,现将临床观察讨论如下。
   
  2.1 出生时应正确断脐 如结扎部位太高>1cm,致使断脐后留有较长残端,不易结痂愈合,给剪脐带来困难[1] 。
   
  2.2 适时掌握好剪脐的时间 根据脐带结痂程度和粗细选择剪脐时间,一般在48h左右,粗大的脐带结疤时间长,需推迟1~2天剪脐,否则剪脐后创面大,易出血。剪脐必须彻底,如留有少许残端,有利于病菌繁殖,导致脐部感染。
   
  2.3 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燥 剪脐当日用无菌纱布和绷带加压包扎,次日起每天沐浴后除了做好脐部护理外,还应正确指导产妇和家属换尿布的方法,不要将尿液浸湿脐部,要保持脐部干燥,也是预防脐部炎症的一个重要环节。
    
  3 总结
    
  在正常情况下,残留的脐带逐渐干枯僵化,于1周左右脱落,创口在10~14天才完全愈合 [2] 。故我院在出生后48h左右剪去残留脐带,而不是待其自然脱落,人为干扰脐带坏死脱落的过程,缩短脐带愈合时间,减少脐炎的发生。经临床通过对180例新生儿二次剪脐的观察,98.34%新生儿在出院前脐部完全愈合。但剪脐方法应正确,时机应掌握好,保持局部干燥很重要。新生儿二次剪脐对预防脐部感染起着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彩眉,马冬梅.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分析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481.
   
  2 王华兰,胡婉玲.新生儿剪脐时机的临床观察.中华护理杂志,1999,34(9):523.

  (编辑深 蓝)

  作者单位:230061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

作者: 沈萍 楼华英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