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4期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发生在生后2周~3个月,尤其是母乳喂养儿,可突然发生颅内出血[1]。1临床资料1。12例在县城医院分娩后接种不详,27例在私人诊所,9例在家中分娩,生后均未注射维生素K1。3例有“腹泻”病史,3例曾因新生儿后期“肺炎”抗生素治疗10天左右,1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治疗期间均未补充维生素K1。...

点击显示 收起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发生在生后2周~3个月,尤其是母乳喂养儿,可突然发生颅内出血 [1] 。我院从2000~2005年共收治了48例该病患儿,现对其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患儿,男∶女发病率接近2∶1,除5例36周早产外,其余均为足月顺产儿,新生儿期一般情况好,母乳喂养。12例在县城医院分娩后接种不详,27例在私人诊所,9例在家中分娩,生后均未注射维生素K 1 。产妇年龄20~32岁,孕期健康,其中第一胎39例,第二胎9例。3例有“腹泻”病史,3例曾因新生儿后期“肺炎”抗生素治疗10天左右,1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治疗期间均未补充维生素K 1 。
   
  1.2 诊断标准 (1)发病前多健康,发育正常,无中毒症状,常为突然发生 [2] ;(2)多为母乳喂养婴儿;(3)年龄在2周~3个月;(4)表现为急性颅内出血的典型症状;(5)少数呕血、便血、皮下出血及注射部位出血不止;(6)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血小板、出血时间正常 [3] ;(7)给予维生素K 1 后出血倾向及贫血表现改善;(8)头颅B超或CT可作出血部位的定位诊断。
    
  2 讨论
    
  该病的常见诱因:(1)母乳喂养,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低;(2)腹泻使维生素K摄入及吸收减少;(3)较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抑制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等。患儿发病前多生长发育正常,突然发病,进展快,且颅内出血易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家庭、社会均带来负担。故作为临床医生尤应引以重视,在广大城乡大力宣教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加强孕妇和新生儿预防用药的措施,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主要是3个月内小婴儿坚持用药预防的原则,仅生后给药1次,不能阻止本病的发生。目前主要的预防措施有:(1)正常足月新生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都应该常规肌注维生素K 1 0.5~1mg,连用3天,口服无效 [4] ;(2)在生后1~2周、满月时及3个月时各注射维生素K 1 1次,可有效预防本病所致的颅内出血;(3)新生儿后期乳母常规补充维生素K,并适量进食绿色蔬菜、水果、动物肝脏、黄豆、蛋黄等营养品,可提高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4)长期腹泻或患肝胆疾病的小婴儿,应每周肌注维生素K 1 0.5mg [5] 。
   
  只有提高全民意识,才能对提高人口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颜纯.临床儿科诊疗关键.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5-57.
   
  2 廖清奎.儿科症状鉴别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88-289.
   
  3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88-690.
   
  4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0-682.
   
  5 王慕逖.儿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6-117.

  (编辑苜 紫)

  作者单位:056001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

作者: 张瑞敏 翟淑芬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