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5期

儿童上消化道穿孔10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上消化道穿孔是消化道溃疡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且发病急骤,延误诊治,可造成感染性休克、肠连结等,甚至危及生命。自1991年6月~2004年6月,我院共收治上消化道穿孔92例,其中10例为儿童患者,现就其发病原因和治疗探讨如下。3治疗方法与结果9例行开腹探查,8例为十二指肠球部穿孔,行病灶修补术。1例为胃小弯前壁穿孔......

点击显示 收起

  上消化道穿孔是消化道溃疡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且发病急骤,延误诊治,可造成感染性休克、肠连结等,甚至危及生命。自1991年6月~2004年6月,我院共收治上消化道穿孔92例,其中10例为儿童患者,现就其发病原因和治疗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0例均为男性患儿,年龄最小者9岁,最大者14岁,平均12岁。(2)发病与饮食关系:空腹发病8例,餐后1h发病2例。(3)就诊时间≤1h3例,<6h就诊5例,>24h就诊2例。
   
  1.2 诊断依据 (1)骤然发病的腹痛病史;(2)腹部触诊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一般上腹部尤甚;(3)体温升高;(4)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5)腹透可见膈下游离气体,但有1例无此表现。
   
  1.3 治疗方法与结果 9例行开腹探查,8例为十二指肠球部穿孔,行病灶修补术。1例为胃小弯前壁穿孔,且年龄偏大(14岁),行胃部分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术;保守治疗1例,因就诊时间>24h,虽可见膈下游离气体,但腹痛局限于右上腹,生命体征平稳,其他体征同前述相同,行抗感染、禁食、补液、胃肠减压、中药灌肠等治疗,痊愈出院。10例患儿平均住院11天。

  2 讨论
    
  2.1 发病因素 消化性溃疡原来在幼儿期不常见,青年期发病较多,但随着内镜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尤其是纤维胃镜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小儿消化性溃疡确诊率,目前发现小儿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少年学龄儿童多见,男孩较女孩多为,性别比为2∶1,发病原因存在以下几种。
   
  2.1.1 原发性溃病 胃酸分泌过多 (下转409页) (上接394页) 是常见病因,婴儿胃酸分泌达较高水平,胃溃疡小婴儿,多为应激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于年长儿,多为慢性溃疡,小儿时期平均发病率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约高3~5倍,本组病例10例中8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符合文献资料。
   
  2.1.2 精神因素 消化性溃疡85%易发生于学习好,情绪易波动的年长儿。精神紧张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兴奋致胃酸分泌紊乱、增多,引起黏膜损伤。本组病例多数符合此种情况。
   
  2.1.3 自身因素 黏膜抵抗力低,各种易患因素可损伤黏膜完整性,造成黏膜出血、糜烂、表皮剥脱等。本组病例多为农村儿童,且为寄宿学生,生活不规律,饮食条件差。独生子女挑食、偏食、大量零食等饮食习惯,造成胃功能紊乱,胃黏膜适应性改变。
   
  2.2 治疗方法 消化性溃疡合并穿孔为急诊手术指征之一,早期手术效果好,时间长。合并休克则较难纠正。应立即做好术前准备,插胃管减压,纠正脱水,抗生素控制感染,补充液体、血浆,控制休克,行穿孔修补术 [1] 。本组8例修补穿孔,1例为胃小弯前壁穿孔,行部分切除后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术后静点甲氰咪胍抑制胃酸分泌。恢复饮食后嘱少食多餐,给低脂易消化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奥美拉唑、胶体次枸橼酸铋、羟氨苄青霉素三联疗法持续治疗4周。
   
  2.3 结果及预后 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特点是易于愈合,也易于穿孔,本组手术患者,1个月后复诊及远期随访均预后良好,小儿生长发育不受影响。
    
  参考文献
    
  1 袁承文.儿科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254.
   
  2 吴曹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262-1264.
   
  (编辑骄 阳)

  作者单位:054103河北邢台矿业集团显德汪医院外科(△ 儿科) 

作者: 王振生 冯兰英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