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6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近10余年来我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以下简称肾病),取得较好疗效。全部病例均符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30例中15例为初发病例,15例为复发病例,接受过激素治疗。2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本组患儿中属轻度水肿者4例,其余均为重度水肿。...

点击显示 收起

  近10余年来我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以下简称肾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30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患儿中,男21例,女9例,男∶女=2.3∶1;年龄1~3岁6例,3~6岁11例,6~14岁13例;年龄最小的1岁半;病程最短的1周,最长的3年余。全部病例均符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30例中15例为初发病例,15例为复发病例,接受过激素治疗。
   
  1.2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本组患儿中属轻度水肿者4例,其余均为重度水肿。入院时有前驱感染者21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7例,淋巴结炎2例,肺炎1例,左下肢蜂窝织炎1例。实验室检查均有胆固醇增高,低蛋白血症;伴尿素氮升高者4例,血尿者5例,高血压者3例。

  1.3 治疗方法
   
  1.3.1 西医分型与治疗 本组中单纯型肾病25例,肾炎型肾病5例,激素疗法均采用中长程疗法,其中9例加用免疫抑制剂。全部加用中药口服。

  1.3.2 中药辨证分型
   
  1.3.2.1 风水相搏型 此型8例。症见先为眼睑,继之全身水肿,尿少,咽痛或咳嗽,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治以疏风解表,宣肺利水。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连翘、赤小豆、杏仁、桑白皮、生姜、大枣、甘草)。偏风寒者加苏叶、防风;咽痛明显加银花,牛蒡子、浮萍;咳喘痰多者加葶苈子、苏子、陈皮等;水肿甚者加大腹皮、茯苓、车前子等。
   
  1.3.2.2 湿热内侵型 此型4例,症见尿少,尿色黄赤,甚者血尿,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数。治以清热利湿。方用小蓟饮子加减(生地、小蓟、滑石、蒲黄、淡竹叶、藕节炭、当归、木通、山栀、甘草)。热毒甚者加金银花、蒲公英、蚤休等;血尿明显者加丹皮、白茅根等。
   
  1.3.2.3 肺脾气虚型 以脾虚为主。此型9例,多为恢复期或病程较长者。水肿不甚,面色少华或萎黄,倦怠无力,易出汗,易感冒,舌质淡,苔白,脉弱而缓。治以健脾益气。方用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加减(太子参、白术、茯苓、苡仁、陈皮、山药、扁豆、莲子肉、砂仁、黄芪、防风、甘草)。
   
  1.3.2.4 脾肾两虚型 此型5例,多见于病程日久,反复发病不愈病例。症见面色白,水肿明显,小便不利,腰酸肢冷,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治以温肾健脾。方用真武汤加减(附子、茯苓、白芍、白术、生姜)。水肿明显者多合用五苓散、五皮饮。
   
  1.3.2.5 肾阴虚损型 此型4例,多见于长期服用激素患儿。症见五心烦热,体胖汗出,舌质红,苔白,脉细数。治以滋阴补肾。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阴虚阳亢明显者加知母等。
    
  2 结果
    
  30例均为住院患儿。住院时间<3个月者10例,3~6个月者15例,6~12个月者4例,>1年者1例。治疗结果获完全缓解者21例占70.0%,部分缓解者8例占26.7%,未缓解者1例占3.3%。1个月内消肿者27例占90.0%,尿蛋白转阴者13例占43.3%。
    
  3 讨论
    
  从30例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实践中体会到,辨证运用中药实属重要,是治疗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肾病属中医水肿范畴,其病机主要在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致水液代谢紊乱,脏腑气血虚损,正气不能抵御病邪。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而小儿又有“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主虚,无实也”的生理特点,故常表现为肺、脾、肾、三脏不足,若三脏功能失调,很易出现三脏虚损之候。《景岳全书·肿胀》篇曰:“凡水肿等症,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阳,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治其在脾”。因此,治疗水肿,以肾为本,以肺为标,而以脾为制水之脏,实为治疗水肿的关键所在。其中以脾虚最为常见。本组风水相搏及湿热内侵两型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急则治其标,但不可久用发散攻邪之法,否则正气更伤。一旦邪去,则应转入本虚的治疗。本虚治疗不外肺脾两虚,两型中又偏重于脾虚。常用方参苓白术散及真武汤中都有健脾之药,参苓白术散以健脾益气为主,真武汤偏重于温阳健脾。笔者认为二型虚证实际上是疾病发展过程中轻重两个阶段的表现。故以健脾治疗为关键所在。而对于大量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阴虚阳亢之证,则表现为肾阴虚,多用六味地黄汤加减以滋阴凉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能取长补短。中药治疗从机体的整体出发,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其缓解率高,能减轻激素的副作用,并能增强患儿的免疫力,同时减少反复与复发,值得从中探讨一整套有效的方法。
   
  (编辑苜 紫)

  作者单位:730050甘肃兰州甘肃省中医院儿科 

作者: 石宗珂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