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7期

婴幼儿惊厥的急诊诊治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婴幼儿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其预后与惊厥时间的长短、病因、年龄等诸多因素有关。现将我院1998~2003年门诊救治婴幼儿惊厥86例分析如下。惊厥发生年龄:<1个月3例(3。惊厥发病史:首次发生77例(89。...

点击显示 收起

     婴幼儿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其预后与惊厥时间的长短、病因、年龄等诸多因素有关。如果处理不及时,将会留下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现将我院1998~2003年门诊救治婴幼儿惊厥86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86例,男 47例,女39例。男女之比为1.2∶1。惊厥发生年龄:<1个月3例(3.4%)、2~6个月4例(4.6%)、6个月~1岁13例(15.11%)、1~2岁47例(54.65%)、2~3岁19例(22.09%)。惊厥发病史:首次发生77例(89.53%),再次发病9例(10.46%)。惊厥伴随体温:有热惊厥72例(83.72%)、无热惊厥14例(16.28%)。实验室报告:白细胞总数升高者62例(72.09%)、白细胞总数正常者24例(27.91%)。

  1.2  婴幼儿惊厥的病因  本组病因为高热惊厥65例,病毒性脑炎2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中毒性脑病2例,原发性癫痫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颅内出血1例,婴儿手足搐搦症4例,药物中毒1例,食物中毒1例,颅脑外伤2例,原因不明3例。

  1.3  治疗方法  惊厥患儿立即平卧取头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去咽部分泌物防止误吸窒息,吸氧(鼻导管吸氧1~2L/min,面罩吸氧3L/min)。迅速控制惊厥,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对于体温高者给予药物和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多采用25%安乃近滴鼻或肌注复方氨基比林。止痉剂新生儿首选苯巴比妥首次负荷量15~20mg/kg,肌肉注射。其他婴幼儿首选安定,剂量为0.3~0.5mg/kg,静脉注射,对总剂量<5mg者可加入0.9%的生理盐水5ml, 注射速度为1mg/min。对于静脉穿刺困难者,用肌肉注射或灌肠同样有效。对持续抽搐(抽搐时间>15min)加用苯巴比妥肌注,首剂用量10mg/kg。惊厥持续状态可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3.5ml/kg,静滴,可以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密切观察呼吸循环状况,在采取抗惊厥药物的同时,必须及时查找病因, 进行病因治疗。

  1.4  疗效判定  显效:用药后5min内惊厥停止;有效:用药后5~10min惊厥停止;进步:用药后10~25min惊厥停止;无效:用药后>30min惊厥无缓解。

  1.5  结果  显效55例(63.95%),有效18例(20.93%),进步9例(10.46%),无效4例(4.6%),总有效率95.34%。

  2  讨论

  惊厥的急症处理目标是防止惊厥性脑损伤,减少后遗症;其治疗原则是维持生命功能,药物控制惊厥发作,寻找并治疗引起惊厥的病因,预防以后惊厥复发[1]。抗惊厥的药物种类较多,应根据不同情况选药,对于新生儿仍首选苯巴比妥,它对窒息和局部缺血引起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主要降低脑代谢能量的消耗和减轻脑水肿[2]。其他婴幼儿止痉药首选安定,安定属苯二氮类,能迅速透过血脑屏障,具有镇静、抗癫痫及抗惊厥的作用,本药优点是对多种原因的惊厥均有效果[3];缺点是作用短暂。必要时可重复注射1次,间隔15~20min,应用安定后多数惊厥可得到缓解。有的文献报道,安定肌肉注射吸收不稳定,但本文观察有21例肌注安定,效果满意。故在门诊急救中对静脉穿刺困难的患儿,采用肌肉注射,可以赢得抢救时间。对于文献强调安定不稀释直接静脉注射的问题,笔者认为1岁以下的婴儿,因用药量小,加入0.9%生理盐水5ml稀释后静脉注射,容易控制注射速度,从而减轻其抑制呼吸的副作用。

  对于一次用药难以完全控制的惊厥,采用与苯巴比妥联合治疗方法。苯巴比妥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小,两者联合可取长补短,起效快,复发性小,安全性大[4]。据临床观察抗惊厥药物应用中,疗效不满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未能给足剂量,患儿对抗惊厥药物需要量个体差异较大,如能给足剂量均能有效控制惊厥。惊厥经急救而停止发作以后,还应继续彻底治疗病因,以防复发,例如,婴儿手足搐搦症在止惊疗法之后,必须使用维生素D及钙剂;原有癫痫的患儿应根据发作类型口服抗癫药物;伴有炎性发热者需要抗感染治疗等。

  惊厥的持续状态,提示病情严重,正在发育中的婴幼儿脑组织最易受损,尤其是新生儿,即使无缺氧及肌肉抽搐,惊厥时脑细胞长时间的异常放电所致代谢需要的增加也可影响脑的发育[5],因此及时查明病因至关重要,需要考虑有无颅内器质性病变、代谢病及中毒等原因。本组治疗无效的4例中,癫痫1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外伤性脑梗死1例,病毒性脑膜炎1例。总之,认真分析病史、细致的体检、必要的化验检查对病因探索有很大作用,可以提高惊厥急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吴瑞萍.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486-2489.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6-257.

  3  俞善昌.苯二氮类药的药理作用及儿科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3):137-139.

  4  杨晓光,赵智,韩垒.小儿高热惊厥防治进展.临床荟萃,2004,19(8):473-474.

  5  项全申.中国儿科专家经验文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4,464-465.

  作者单位: 430064 湖北武汉,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编辑:紫  吴)

作者: 林昭鹂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