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7期

慎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附1例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成活率愈来愈高。然而,随之可能出现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称ROP)的治疗,至今尚是一世界性的难题,其致盲率甚高。1病历摘要患儿,男,1999年4月16日出生,出生体重1300g,其母孕期28周。出生时有紫绀,无黄疸和其他异常,出生后放氧箱养育56天,离开氧箱观测4天后未见全身......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成活率愈来愈高。然而,随之可能出现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称ROP)的治疗,至今尚是一世界性的难题,其致盲率甚高。为使与本病密切相关的临床学科更加重视预防ROP的发生,特将近期临床上一因患ROP致盲而来要求“评定视残级别”的病例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1999年4月16日出生,出生体重1300g,其母孕期28周。出生时有紫绀,无黄疸和其他异常,出生后放氧箱养育56天,离开氧箱观测4天后未见全身有何特殊情况而出院。母乳喂养至1岁,平常少生病,发育过程同正常儿童。于6个月时家长见患儿似无注视形象,才带到医院求医,经B超等检查后诊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全脱离”。已无手术治疗意义而给予多种维生素口服。查体:全身情况良好,无双眼以外的脏器异常,智力极佳。眼科检查:右眼视力无光感,左眼视力光感,光定位准确;眼压:右T-1,左Tn;双眼球无充血,小眼球状,角膜透明,直径9mm,前房较浅,前房轴深约2mm;双虹膜纹理不清,右瞳孔闭锁状,左瞳孔呈椭圆形,大约2mm×2mm,瞳领有多量灰白色机化物;不能查见其后眼组织。双眼B超检查显示:双眼视网膜全脱离声像;双眼内实性病变声像;双眼玻璃体混浊声像。视网膜电图检查显示:记不到视网膜波形。诊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纤维膜形成期:5度)[1~4]。

  2  讨论

  (1)ROP是未成熟或低体重出生婴儿的增生性视网膜病。患病率在早产儿中为15%~30%,孕期越短、出生体重越轻的早产儿发病率越高[1~4]。(2)其发病机制现已被公认与高氧环境有关。1951年Campbell首先发现与患儿大量吸氧有关,经进一步调查研究,一般均有出生后在温箱内过度吸氧史,且吸氧时间越长,发病率亦越高[1~6]。因为,早产儿视网膜尚未发育完善,以周边部最不成熟,处于高氧环境下,视网膜收缩、阻塞,可使局部缺血、缺氧,诱发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从而引起渗出、出血、机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继之,可由于纤维膜形成的牵拉作用,出现视网膜脱离。(3)ROP的临床表现常见于出生后3~6周,临床上分成活动期和纤维膜形成期两期。活动期自视网膜形态改变开始,发展至早、中、极度增生并伴发不同程度的视网膜脱离,共分5个阶段,病程约3~5个月。如在活动期不能自行消退,或未能及早发现而给予对症治疗,可因病变瘢痕化而进入纤维膜形成期,出现视网膜机化,造成不可逆的视网膜严重损害,本期依病变轻重可分为1~5度。(4)对于未成熟或低体重出生婴儿,须高度警惕其发生ROP,只有积极采取早防早治措施,才能减少视力的损害。经临床研究,一般认为[1~6]:①首先采取一切积极措施,减少未成熟、低体重儿的出生是预防本病发生的根本所在;②控制吸氧,有研究表明[5~6],未成熟儿出生后出现紫绀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0.1~0.5L/min,应用2~6周逐渐停止,可明显降低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和减轻病变的严重程度;③早产儿出生后常规应用多种维生素,并给予维生素E的生理需要量,对预防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意义;④须高度重视定期随访眼底。出生后每周须检查1次眼底,一般随访6个月,若眼底无异常,可半年随访1次。随访过程中若发现有
视网膜病变,及早行光凝或封闭视网膜裂孔等对症治疗,才能终止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减少视网膜的损害。本病例出生后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不但大量吸氧,也未随访眼底,家长疑患儿有视力障碍而求医时,视网膜病变已进入极严重的阶段,以致视力不能挽回,这是一深刻教训,临床须引以为戒。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42-2247.

  2  张承芬.眼底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69-277.

  3  黄叔仁.临床眼底病学.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0-62.

  4  彭广华.现代眼科治疗学.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09-425.

  5  Ling CS, Fleck BW, Wright E, et al. Diode laser treatment for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 Br J Ophthalmol, 1995,79(7):637.

  6  Chan-Ling T, Gock B.Supplemental oxygen therapy: basis for noninvasive treatment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95,36:1215.

  作者单位: 510500 广东广州,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

  (编辑:含  秋)

作者: 杨秀章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