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8期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婴儿夜啼86例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外治法历史悠久,方法繁多,治疗范围广泛,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儿夜啼主要见于婴幼儿,入夜啼哭不安,甚则通宵达旦,白天安静。笔者于1994~2004年采用外治疗法——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蝉蜕地龙汤保留灌肠),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3治疗方法1。将灌肠液吸入,采用50~100ml灭菌注射器(或12号导尿......

点击显示 收起

     外治法历史悠久,方法繁多,治疗范围广泛,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儿夜啼主要见于婴幼儿,入夜啼哭不安,甚则通宵达旦,白天安静。笔者于1994~2004年采用外治疗法——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蝉蜕地龙汤保留灌肠),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均属门诊病例,其中男59例,女27例,年龄66~469天,病程最长者3个月,最短者20天,平均28.8天。

  1.2  诊断标准  入夜定时(多在子时左右)啼哭不止,甚则通宵达旦,哭声轻重、长短不一,白天安静,无任何异常表现。

  1.3  治疗方法

  1.3.1  药物组成  蝉蜕30g,地龙30g,枣仁20g,砂仁20g,大黄10g,灯心草10g。

  1.3.2  用法  将上药加水至200ml,浓煎至50~100ml,用药液时温度不超过25℃~35℃。将灌肠液吸入,采用50~100ml灭菌注射器(或12号导尿管),插入肛门5~15cm,臀部垫高20cm,将中药液低压缓慢注入,慢慢拔出导管,抱患儿俯卧10min,在肛门处用纸轻轻按摩3~5min,利于药液保留,给药时间不拘,以便药液吸收。

  1.4  治疗结果

  1.4.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夜啼的疗效标准,治愈:啼哭休止,夜寐正常;显效:入夜啼哭次数减少,程度减轻,稍哄即止;未愈:夜啼如前,时间减少。

  1.4.2  治疗结果  本组86例,治愈70例,显效13例,无效3例。本组中疗程最长15次,最短者6次;治愈81.40%,显效15.12%,无效3.49%,总有效率96.51%。

  2  典型病例

  例1,患儿,女,出生3个月,其母代诉,婴儿出生后,其母奶水不足,常啼哭,2个月后,白天安静,偶尔啼哭,哺乳即止,半夜后,则啼哭不休,不能入睡;3个月后,仍不愈。曾在三家医院检查治疗,均未查出阳性体征。到我院就诊,查体:体温正常,精神尚可,体胖,双肺听诊无异常,心律齐,腹软,未发现其他阳性体征。诊断为:婴儿夜啼,于上法制蝉蜕地龙汤保留灌肠,3剂后,半夜啼哭减轻,啼哭后能入睡;再2剂后,夜间偶有啼哭;再巩固2剂,半年后随访未见夜啼。

    例2,患儿,男,8个月,其母第一胎曾回乳,出生3个月后出现夜间啼哭,夜间加奶粉,仍不止,5个月后啼哭仍不止,长达30min之久,白天如常;其母曾服中药治疗,疗效不明显。6个月时,曾发展到给婴儿服安定2.5mg(1/4片),才能止啼哭。停药后仍反复发作。均未检查出阳性体征,属于诊断明确,治疗效果不显著(明显)。笔者考虑,诊断为:婴儿夜啼,组上方即蝉蜕地龙汤保留灌肠,4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再5剂后,夜啼消失,再巩固2剂后,半年后随访,未见夜啼出现。

  3  讨论

  本病早《诸病源候论·夜啼候》有“小儿夜啼者,脏冷故也”。后世医家对本病多有论述。如《保婴撮要》将夜啼分为“脾寒”、“心热”二类,《幼幼集成》指出由脏寒、心热、神不安及吐泻后、大病后等原因所致;其次亦有饮食不节,饥饱失常。胃不和则寐不安,而夜啼者。总之,小儿夜啼属一种病态,如不积极治疗,会贻误小儿身心健康,作为父母者,无不为之怜悯,心诚则求之,渴则饮之,饥则哺之,痛则摩之,痒则抓之,只要求得能止一时之哭,心中亦乐也。

  本法来自《本草纲目·圣惠方》,治疗小儿夜啼,其常方组成:地龙干1份,甘草1寸,水煎灌服少许。刘完素用灯心草烧灰涂乳上饲小儿,治疗小儿夜啼。笔者自拟蝉蜕地龙汤,将夜啼归为“脾寒”、“心热”二类,主治婴儿夜啼,药物组成为:蝉蜕、地龙、枣仁、大黄、砂仁、灯心草。砂仁、枣仁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升举脾胃之清阳,甘温除热;地龙、蝉蜕、灯心草咸寒入膀胱经,有清热解毒,息风止痉之功,现代药理研究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大黄性苦寒,入心经,除烦、泻热毒、破积滞通便,诸药合用能清心热,温脾胃,定神志,故夜啼自止。

  婴儿具有肠壁通透性高,对营养物质、药物易吸收的特点,因婴儿服药困难,特别是中草药味较苦,难以喂服,药量不足而影响疗效。加之小儿直肠给药简便易行,且易于接受,疗效显著,经济效率好。与静脉给药及口服给药相比,直肠给药避免了消化液对药物的破坏,以及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也减少了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特别适合我国边疆多民族地区,因其操作简便,已成为儿科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着“治病必求其本”,“治外必本诸内”,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外治法治疗机制确切,效果显著,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 665000 云南思茅,思茅市中医院

   (编辑:周  蕊)

作者: 张彬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