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9期

新生儿窒息后QT离散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QT离散度(QTd)变化作为评价心肌损伤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窒息组17例分别于生后第3天(急性期)、7~14天(恢复期)进行体表心电图检查,同时对其中的6例进行心肌酶谱测定。对照组(正常组)20例生后1~7天做心电图检查,均常规记录十二导联同时分别测出QT间期,计算出各QTd。结果窒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QT离散度(QTd)变化作为评价心肌损伤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窒息组17例分别于生后第3天(急性期)、7~14天(恢复期)进行体表心电图检查,同时对其中的6例进行心肌酶谱测定;对照组(正常组)20例生后1~7天做心电图检查,均常规记录十二导联同时分别测出QT间期,计算出各QTd。结果  窒息组急性期QTd的变化与正常组及窒息组恢复期QTd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QTd可作为评价窒息后缺氧缺血造成心肌损伤的指标。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QT离散度;心肌损害
   
    QT离散度(QTd)应用于成人心肌梗死、冠心病及肥厚性心肌病等所致心肌损伤及预后的评价。但在新生儿领域国内外报道较少。笔者自2002年1月~2004年10月对17例窒息新生儿进行了QTd的测定,认为QTd作为评价窒息缺氧缺血造成心肌损伤的指标是可靠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窒息组  17例,均符合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男15例,女2例;轻度窒息10例,重度窒息7例;伴宫内窘迫5例,羊水污染4例,全部存活。

  1.1.2  对照组(正常新生儿)  共20例,男14例,女6例;两组胎龄在37~42周;出生体重在2500~4200g。

  1.2  方法  所用仪器为:联想天鹭—1000 十二导联体表心电图机。窒息组分别于第3天(急性期)、7~14天(恢复期)进行常规9或12导联记录,采用随机多媒体系统进行QT间期检测,并计算出QT离散度,即QTd=QTmas—Otmix或采用心率数校正QT离散度QTcd=(QTmas—OTmix)/4RR。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新生儿窒息QT离散度变化  窒息组17例,急性期:QTd为(60.76±26.03)ms;恢复期:QTd为(26.68±14.11)ms。对照组20例,QTd为(19.17±7.88)ms。急性期与对照组比较,P<0.0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P<0.0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P>0.05,二者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表1  正常组与对照组QTd的变化  (略)

  2.2  窒息程度对新生儿QTd变化的影响  窒息组中,7例为重度窒息,其QTd:(67.5±29.32)ms;10例轻度窒息,其QTd:(46.78±18.24)ms,P<0.05,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表明窒息程度越重,QTd的变化也越大,与之相应的是心肌损伤越严重。

  2.3  心肌酶谱的改变与QTd的关系  窒息组中有6例进行完整的心肌酶谱CK-MB检测。结果显示,CK-MB的变化与QTd的变化是相对应的。窒息程度越重,CK-MB数值越高,QTd变化也越大,CK-MB下降时QTd的变化也越小。这表明体表心电图QTd的变化,血清心肌酶谱CK-MB数值的改变与窒息缺氧缺血造成心肌损伤是相一致的。见表2。

  表2  心肌酶谱(CK-MB)与QTd的变化关系 略

  3  讨论

  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病症,也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而窒息所致的心肌缺氧缺血性损害是其主要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22.5%[1]。窒息导致心肌缺氧缺血性损害,使得心肌复极延迟,动作电位时程延长。从而在心电图上表现出QT间期延长。采用体表心电图检测窒息后QTd的变化,发现窒息组患儿QTd较对照组QTd有显著延长,而QTd的变化随着窒息程度变化而不同,窒息越重,心肌损伤越严重,QTd的变化也越显著,其异常率达100%。而窒息组经过对症治疗7~14天后其QTd的变化与正常组水平相当。这表明QTd可作为评价新生儿窒息所致缺血缺氧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同时也说明,窒息所致的心肌损害,只要及时治疗是可以修复改善的。对窒息组部分病例进行了心肌酶CK-MB的检测,结果所有检测者CK-MB都明显升高,而窒息组急性期CK-MB要显著高于恢复期,而QTd的变化与CK-MB的变化是相一致的。CK-MB是心肌特异性标志物,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内。当心肌细胞损伤或坏死时,便从细胞中大量逸出进入循环血液中,致使血清CK-MB显著升高,目前研究也证明CK-MB是诊断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可靠的血清学指标[2]。本文对窒息组部分病例进行的心肌酶CK-MB检测结果表明,窒息组心肌酶谱CK-MB的变化与QTd变化是相一致的,这表明了QTd作为评价心肌损伤的指标是可靠的。由于广大基层医院医疗设备不够全,缺少临床检验中心,无法给予快速心肌酶谱检测,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其体表心电图QTd的变化来了解,判断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程度,并以其作为治疗的疗效评价。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36-339.

  2  吴琳,黄国英,林其珊,等.新生儿窒息模型的心肌损害的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03,41:766-769.

  作者单位: 232007 安徽淮南,淮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编辑:朱兆耘)

作者: 汤广宇王薇邓琦王晓潇戴迎庆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