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0期

关于婴儿高压氧舱氧浓度的监测结果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本文通过对婴儿高压氧舱氧浓度的监测,发现采用传统方法,婴儿氧舱内氧浓度不能达到治疗氧浓度75%以上。通过探索改进,增加洗舱时间,提高初始氧浓度及持续换气,使氧浓度达到75%~94%,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我科于1997年4月应用由中国船舶公司七零一所研制生产的婴儿氧舱,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

点击显示 收起

    本文通过对婴儿高压氧舱氧浓度的监测,发现采用传统方法,婴儿氧舱内氧浓度不能达到治疗氧浓度75%以上。通过探索改进,增加洗舱时间,提高初始氧浓度及持续换气,使氧浓度达到75%~94%,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将人体置于高于1个大气压的特殊环境中,呼吸超过1个绝对大气压的纯氧,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称高压氧疗法或高压氧治疗。我科于1997年4月应用由中国船舶公司七零一所研制生产的婴儿氧舱,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患儿600余人次,5000余例次,未发生任何副作用,操作简便,治疗效果明显。2003年,根据压力容器使用规定,我科重新购置了新的氧宝YLC0.5/1型婴儿氧舱,新的氧舱上增加了一个氧浓度监测仪,通过对12人次,60例次的观察,发现采用传统方法,婴儿氧舱内氧浓度不能达到治疗氧浓度75%以上,我们通过探索改进,增加洗舱时间,提高初始氧浓度及持续换气,使氧浓度达到75%~94%,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为2003年1~2月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其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5.5天,平均体重(3.15±0.12)kg。

  1.2  方法  将所有需进婴儿氧舱治疗的患儿采用自身对照分为两组,一组逢单日采用方法1,一组逢双日采用方法2。

  方法1:按传统方法,将患儿做好入舱准备,抱入舱内,右侧卧位,关好舱门,将进气阀与出气阀同时打开,输入氧气,流量6~8L/min,2~3min后,关上出气阀,调节氧气输入速度4~4.5L/min,使在20min左右均匀升至所需压力,停止氧气输入,稳压30min,稳压过程中,每10min换气一次,即同时打开供气与排气阀,供气与排气流量相等,6~8L/min,每次2~3min,以保持舱内压力稳定,提高舱内氧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稳压吸氧完毕,打开排气阀,缓慢排气,使舱内压力20min左右下降至零,将患儿抱出舱外。

  方法2:将患儿做好入舱准备,抱入舱内,右侧卧位,关好舱门,将进气阀与出气阀同时打开,输入氧气,流量6~8L/min,5~10min,使氧浓度达到45%~50%,关上排气阀,调节氧气输入速度4~4.5L/min,使在20min左右均匀升至所需压力,停止氧气输入,稳压30min,稳压过程中,持续换气,即同时打开供气阀与排气阀,供气与排气流量相等,2~3L/min,以保持舱内压力稳定,提高舱内氧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稳压吸氧完毕,关闭供气阀,打开排气阀,缓慢排气,使舱内压力20min左右下降至零,将患儿抱出舱外。

  2  结果

  使用方法1组,稳压开始氧浓度(66±2.67)%,稳压结束时氧浓度(68±2.46)%;使用方法2组,稳压开始氧浓度(82±2.71)%,稳压结束时氧浓度(90±2.52)%。

  3  讨论

  婴儿氧舱的使用为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患儿的治疗增添了新的手段,测氧仪的使用,为我们更好地监测舱内氧浓度提供了必要的手段,通过增加加压前洗舱时间,提高舱内初始氧浓度,并持续换气,使舱内氧浓度得到明显提高,达到治疗浓度,为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供有力的保证。

  作者单位: 225001 江苏扬州,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编辑:宋  青)

作者: 刘顺英陈玉瑛陆建琪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