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2期

鱼腥草治疗轮状病毒肠炎35例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目前对婴幼儿RV肠炎尚未有理想的治疗药物。为寻找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我科采用鱼腥草治疗RV肠炎,疗效显著,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均为符合腹泻诊断标准[1]的大便RV抗原检测阳性婴幼儿,随机分为鱼腥草注射液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两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

点击显示 收起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目前对婴幼儿RV肠炎尚未有理想的治疗药物。为寻找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我科采用鱼腥草治疗RV肠炎,疗效显著,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患儿均来自我院2002年8月~2004年8月住院腹泻患儿。其中男36例,女34例,0~1岁35例,1~2岁30例,3~5岁5例。均为符合腹泻诊断标准[1]的大便RV抗原检测阳性婴幼儿,随机分为鱼腥草注射液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两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大便镜检培养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根据水、电解质紊乱程度给予ORS液或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肠黏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鱼腥草注射液按1~2ml/(kg·d)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中静脉滴入,1次/d,疗程为3~5天,对照组用利巴韦林10~15mg/(kg·d)静脉点滴。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腹泻病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2],显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略)

  3  讨论

  病毒性肠炎发病机制是各种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柱状上皮细胞内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绒毛水肿,排列紊乱和变短,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遗留不规则的裸露病变,致使小肠黏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肠液内大量积聚而引起腹泻,同时,发生病变的肠黏膜细胞分泌双糖不足且活性降低,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全而积滞在肠腔内,并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链有机酸,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微绒毛破坏亦造成载体减少,上皮细胞钠转运功能障碍,水和电解质进一步丧失[3]。RV肠炎急性期呈低激活状态与细胞免疫变化和临床症状恢复相一致,提示RV感染过程中细胞免疫参与的重要作用,治疗时应注意改善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则抗RV效果显著[4]。鱼腥草注射液的有效成分为鱼腥草素,具有明显抗病毒和抑制大肠杆菌作用[5]。鱼腥草还可通过干扰RV包膜而杀灭RV,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与外周白细胞吞噬功能,因而可提高急性水样便腹泻患儿免疫力,同时对受损肠上皮细胞再生及黏膜修复有促进作用[6]。本文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未见不良反应,通过临床试验证明鱼腥草治疗RV肠炎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李颓.儿科疾病诊断标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29-130.

  2  付惠玲,张波,王伟.贝飞达治疗腹泻病临床观察.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6):681-682.

  3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4.

  4  刘长江,刘建军,周建华,等.γ-干扰素与轮状病毒肠炎相关性研究.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15(6):338-339.

  5  潘茔,江海燕.鱼腥草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医药研究,2002,18(4):52-53.

  6  吕文清,董质冰,罗华堂.鱼腥草注射液治疗急性水样腹泻疗效分析.实习儿科临床杂志,2004,19(3):236.

  作者单位: 067300 河北兴隆,兴隆县人民医院儿科

  (编辑:唐  城)

作者: 李云秀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