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期

新生儿心律失常105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特点、病因、类型、临床表现与儿童和成人不同点及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监护、体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及对治疗结果分析。结果105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以感染为主,各种感染63例,占60%,其次心脏本身结构异常,心律失常类型按频率依次为房早、室早、......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特点、病因、类型、临床表现与儿童和成人不同点及治疗措施和预后。方法  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监护、体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及对治疗结果分析。结果  105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以感染为主,各种感染63例,占60%,其次心脏本身结构异常,心律失常类型按频率依次为房早、室早、传导阻滞及各类型快速心律失常,新生儿心律失常大多数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对早搏6次/min以上或呈二联律的患儿分别应用心律平、乙胺碘呋酮、苯妥英钠等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用西地兰、心得安或快速静注ATP,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心率小于50次/min,要紧急处理,如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无效,可采用起搏器治疗,本组共死亡9例,多因原发病严重病死。结论  新生儿心律失常有三大特点:(1)以传导系统发生率高;(2)功能性、暂时性心律失常多见;(3)预后较年长儿、成年人佳。心律失常的原因以感染为主,心律失常的类型多为房早、室早、各种传导阻滞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一过性心律失常一般不必治疗,对频发房早、室早、阵发性心动过速引起的心力衰竭宜从速处理,对三度A-VB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药物治疗无效可采取起搏器治疗,新生儿心律失常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全身疾病的严重性和心律失常的程度。

  【关键词】  心律失常;新生儿

   
     随着新生儿心血管监护系统加强,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例报告逐渐增加。新生儿心律失常的表现与儿童、成人不同,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尽快做出诊断和治疗。现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10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05例,男58例,女47例。其中足月儿87例,早产儿18例。日龄<7天54例,~14天35例,~28天16例。

     1.2  临床症状和体征  发热14例,体温不升9例,呼吸急促17例,面色苍白12例,口唇发绀19例,呕吐8例,抽搐5例;心率180~320次/min 16例,60~90次/min 9例,早搏42例,心音低钝13例,胸骨左缘有Ⅲ级收缩期杂音5例,心力衰竭16例。

     1.3  实验室检查  检测谷草转氨酶(AST)44例,其中23例升高(68~260u),磷酸肌酸激酶(CPK)44例,22例升高(224~1840u/L),心脏同工酶(CK-MB)44例,22例升高(28~84u),乳酸脱氢酶(LDH)44例,21例升高,最高达2176u,检测血清钾21例,3例升高(6.1~6.7mmol/L)。4例低于3.5mmol/L;检测血清钙6例,4例<1.7mmol/L。做血气分析38例,pH<7.25者9例,代谢性酸中毒11例,呼吸性酸中毒8例,混合性酸中毒6例。X线检查61例,其中心影增大者20例,双肺内点片状阴影32例。

     1.4  病因与心电图改变  (1)病毒性心肌炎16例,其中房性早搏5例,室性早搏4例,房颤伴偶发室早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4例,快-慢综合征1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例。(2)新生儿肺炎32例,其中三度AVB 1例,窦缓2例,室上速7例,房早11例,室早9例,右束支2例。(3)败血症12例,其中窦性心动过缓(窦缓)2例,窦缓性房早2例,室早4例,室上速2例,一度AVB 1例,房室交界性早搏1例。(4)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8例,其中房缺伴三度AVB 1例,房缺伴一度AVB 2例,房缺、心内膜垫缺损、右位心伴三度AVB 1例,4例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有3例心腔内希氏束电图检查,2例阻滞部位在希氏束近端(房室结),1例阻滞部位在希氏束远端(双束支水平)。(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例,其中房早2例,室早2例,右束支阻滞2例。(6)新生儿硬肿症3例,其中三度AVB 1例,室早二联律1例,窦缓伴房早1例。(7)电解质紊乱6例,其中低血钾并室早2例,高血钾并室早2例,低血钙并房早2例。(8)化脓性脑膜炎1例,心电图表现三度AVB。(9)地高辛中毒5例,其中房早2例,室早2例,窦缓伴二度AVB 1例。

     1.5  转归  本组105例中,96例存活。本组死亡9例,其中4例死于先天性心脏病伴严重心律失常,1例死于化脓性脑膜炎伴三度AVB,1例死于病毒性心肌炎伴三度AVB,1例死于重度硬肿症伴室早二联律。1例死于缺氧缺血性脑病伴室早,1例死于新生儿重症肺炎伴室上速并心力衰竭。

     2  讨论

     2.1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特点  新生儿通常窦房结发育不良及心脏传导系统尚不成熟,生理功能也不完善,易受外界影响,发生心律失常。一般认为新生儿心律失常有三大特点:(1)以传导系统异常的发生率高,本文发生传导阻滞18例,占17.1%;(2)功能性、暂时性心律失常多见,本文66例,占62.9%;(3)预后较年长儿、成人佳,本组105例心律失常患儿仅9例死亡,占8.6%,多死于原发病。

     2.2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  文献报道引起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原因以感染为主,本组有63例占60.0%,除5例因原发病严重而死亡外,余58例于感染控制后,心律失常大部分消失,仅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治疗2个月才控制。其次为心脏本身结构异常共有8例,其中房间隔缺损伴三度AVB 1例,房间隔缺损伴一度AVB 2例,房间隔缺损、心内膜垫缺损、右位心伴三度AVB 1例;余4例诊断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其阻滞部位2例在希氏束近端,1例在希氏束远端,再次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例,新生儿硬肿症3例,电解质紊乱6例,地高辛中毒5例。

     2.3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类型与治疗  本组心律失常按频率依次为房早、室早、传导阻滞及各类型快速心律失常。新生儿心律失常大多数不需要特殊治疗,特别是一过性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可自动消失。但对早搏6次/min以上或呈二联律的患儿,分别应用心律平、乙胺碘呋酮、苯妥英钠等治疗。阵发性室上速为新生儿常见的心律失常。本组发生13例,心率多在240~320次/min,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烦躁、口唇发绀,应从速处理,多用西地兰、心得安或快速静注ATP,ATP对终止折返室上速效果好,我们用此方法治疗8例,收到满意效果。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先天性居多,阻滞部位多在希氏束以上,如临床症状不重,不必治疗;如果阻滞部位在希氏束远端,临床症状重,需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治疗;对获得性三度房室阻滞,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心率<50次/min要紧急处理。如果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无效,可采用起搏器治疗。

  2.4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预后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预后取决于全身疾病的严重性和心律失常的程度,因此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起着主要作用,如无严重的伴发病或器质性心脏病存在,本病的预后良好。

     作者单位: 257034 山东东营,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心医院儿科

    (编辑:李建伟)

作者: 张玉琢,常树宝,周明琪,孙秀丽,梁翠环,周富春,李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