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2期

小儿胆结石1例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我院2004年收治1例小儿胆囊结石患儿,现总结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儿,女,7岁8个月,足月顺产,体重中等,母乳喂养,无特殊饮食习惯,自幼体弱多病,每年3~5次住院输液治疗。2h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家长强烈要求转上级医院,在B超检查证实为胆囊结后实施手术治疗,胆囊内含3枚花生米大小的胆固醇结石。2讨论小儿胆......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2004年收治1例小儿胆囊结石患儿,现总结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儿,女,7岁8个月,足月顺产,体重中等,母乳喂养,无特殊饮食习惯,自幼体弱多病,每年3~5次住院输液治疗。2004年3月因再次发作上腹部疼痛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尚好,患儿痛苦面容,呻吟不止,额部微汗。腹部平软无包块,上腹部偏右侧压痛,腹肌紧张不明显,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入院诊断:腹痛待查;胆道蛔虫症。2h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家长强烈要求转上级医院,在B超检查证实为胆囊结后实施手术治疗,胆囊内含3枚花生米大小的胆固醇结石。出院后随访2年身体健康。

    2  讨论

    小儿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在临床上少见,发病率极低,10岁以下的儿童极少发现胆囊结石病。我国的统计资料表明,胆囊结石病手术者,10岁以下只有8例,占0.07%,20岁以下仅占1%。国外一些报道指出,20岁以下胆石症病人占胆囊切除术病人总数的4%[1]。小儿胆石病有先天和后天两种因素。先天性胆囊发育异常或先天性胆道系统发育异常,造成肝内、肝外胆管狭窄或扩张,胆汁长期淤积、浓缩,细菌容易繁殖,促进胆汁成分改变而形成结石。后天因素与溶血性疾病、感染、胆汁淤积、回结肠疾病、静脉高营养治疗、利尿剂应用以及与禁食、高脂蛋白饮食等因素的改变有关[2]。患儿发病因素可能与感染、禁食和平常的卫生、饮食习惯有关。诊断上应与胃痉挛、肠梗阻、胆道蛔虫症相鉴别。对于小儿胆石症治疗原则,无症状者可动态观察,每6个月B超检查1次;一旦有症状出现或者有胆绞痛发生,即应手术治疗。本例胆囊结石切除术后,患儿体质明显改变。仅手术后第1年因上呼吸道感染输液治疗1次,而后未进过住院部。现在随着对小儿胆囊结石、胆道结石病的认识和医疗技术的提高,特别是B超、CT的应用,小儿胆石症是能及时诊断和治疗的。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现代腹部外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36-437.

    2  董蒨.小儿肝胆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5-396.

     作者单位: 714206 陕西华阴,陕西秦岭(秦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

  (编辑:杨  熠)

作者: 薛信杰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