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2期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6例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产期缺氧窒息,导致脑缺氧缺血性损害,是危害儿童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有关高压氧(HBO)治疗HIE在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发生的报道已很多。我院儿科自2004年3月引进高压氧治疗技术。2004年3月~2005年1月对在我科行HBO治疗的26例HIE病例并跟踪随访6个月~2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产期缺氧窒息,导致脑缺氧缺血性损害,是危害儿童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我国每年约30万残疾儿童出现[1]。有关高压氧(HBO)治疗HIE在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发生的报道已很多。我院儿科自2004年3月引进高压氧治疗技术。2004年3月~2005年1月对在我科行HBO治疗的26例HIE病例并跟踪随访6个月~2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2004年3月~2005年1月共收治中度以上HIE患儿53例。诊断标准按1996年10月杭州会议修订。将经术前谈话后行HBO治疗的26例作为治疗组,未行HBO治疗的27例为对照组。治疗组26例HIE中符合临床或CT分度,重度者3例(12%)、中度23例(88%);男12例,女14例;早产低体重儿3例,足月儿23(伴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对照组男13例,女14例;重度4例(15%),中度23例(85%);早产低体重儿4例,足月儿23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对照组与治疗组男女比例及发病程度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例中中度患儿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减弱、吸吮反射减弱,重度患儿有不同程度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吮吸反射消失。两组中反复惊厥和呼吸暂停发生分别有1例。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三对症、三支持”加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同时加用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每10天为1个疗程,压力1.6个大气压,稳压吸氧时间15~20min,总吸氧时间30~35min。采用中国船舶工业工事701所研制生产的YLC 0.5/0.8型婴儿透明氧舱,治疗组高压氧治疗2个疗程19例,3个疗程7例。伴颅内出血者于生后5~7天出血稳定后行HBO治疗,惊厥和呼吸暂停等症状消失后行HBO治疗,早产低体重儿纠正胎龄36周以上,体重达2.5kg以上再行HBO治疗。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5天内无意识障碍、反应好、肌张力正常、能正常哺乳为显效;上述症状5~10天消失为有效;10天仍不消失为无效。

    2.2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治疗组患儿症状明显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94,P<0.05)。笔者对两组患儿追踪随访6个月~2年,两组病例中无效者均于住院10天后放弃治疗而死亡,对照组存活23例中4例有明显后遗症,失访4例。治疗组存活25例中有明显后遗症仅1例,后遗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 表1  两组HIE疗效比较

    3  讨论

    HBO治疗新生儿HIE的机制:高压氧下可以提高血氧含量及血氧分压,使脑血管的含氧量和脑组织中的储氧量显著增加,增加毛细血管间氧的有效弥散距离,迅速改善新生儿各脏器、组织的缺氧状态;高压氧条件下可以改善组织的有氧代谢,减少无氧酵解,使酸性有机物产生减少,能量生成增多,故可纠正组织酸中毒,挽救濒死的细胞;高压氧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高压氧可阻断因缺氧而产生的自由基的途径,阻止自由基对神经系统的破坏,从而达到保护神经系统结构的目的;高压氧还可以改善心肌缺氧、心肌的收缩功能,控制心衰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并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从而有效地配合“三项对症、三项支持”治疗[2]。本研究中治疗组26例患儿25例疗效满意,而且恢复病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后遗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中3例早产低体重儿亦取得良好效果,随访1年其视力正常。在随访中笔者对两组患儿的食欲和食量及身高体重调查发现,治疗组亦明显好于对照组,推测与HBO可明显促进肠道内气体的吸收,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增强,从而肠蠕动增强有关[3]。因此HBO在治疗新生儿HIE有显著疗效,对减少其后遗症发生亦有作用。至今还没有关于婴儿氧舱治疗过程中舱内起火、气压伤以及氧中毒及过敏的报道。操作者只要严格掌握治疗指征、规范操作过程,婴儿氧舱治疗是安全可靠的。不过笔者对近10年有关HBO治疗HIE的报道分析,发现各地在治疗方法上(稳压吸氧时间或总吸氧时间、稳压时的压力、治疗的疗程)有所不同。对HIE神经系统损害超远期的疗效判断(有报道迟发性锥体外系异常如:手足徐动和肌张力障碍发病的平均年龄为12.9岁,在此之前无异常神经症状[4])缺乏研究,有待于儿科和高压氧科工作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62.

    2  吴钟琪,朱双罗.高压氧在儿科的应用.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06.

    3  高春锦,杨捷云.实用高压氧学.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37.

    4  韩玉昆,许植之,虞人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9.

      作者单位: 242000 安徽宣城,宣城市人民医院儿科

  (编辑:萧  凝)

作者: 丁能林,金基福,李谷凤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