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5期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33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33例临床分析(pdf)[摘要]目的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时做出诊断和对症治疗,防止误诊。方法对可疑传单综合征的33例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EB病毒(EBV)、巨细胞包涵......

点击显示 收起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33例临床分析 (pdf) 

    [摘要]  目的  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时做出诊断和对症治疗,防止误诊。方法  对可疑传单综合征的33例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EB病毒(EBV)、巨细胞包涵体病毒(CMV)、柯萨奇病毒(CVB)、腺病毒(ADV)的特异性抗体(IgM)、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并做嗜异凝集试验。结果  33例MP-IgM≥1∶80,为阳性,应用红霉素治疗14~21天痊愈。 结论  MP感染可致传单综合征,临床症状复杂,可引起多脏器、多系统损害,若及时诊断,应用红霉素治疗预后较好。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Clinical analysis of 33 cases of infectious monocytosis syndrome caused by infantile pneumonic mycoplasma

    LU Yurong.The Pediatric Department of Yibi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Yibin 644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clinical specialities of infectious monocytosis caused by infantile pneumonic mycoplasma were studied with an aim to make ontime correct diagnosis and proper treatment without amy mistake.Methods  33 cases suspected of infectious monocytosis syndrome were investigated by Elisa’s method.Their blood serum MP-IgM,EBV,CMV,CVB,IgM of ADV and the surface antigen of viral hepatitis type B were all checked.Test of heterophil hemagglutination was also done. Results  The MG-IgM of 33 cases were all positive(+)bigger of equal to 1∶80.They were all cured in 14 to 21 days by erythromycine administration. Conclusion  Infection due to mycoplasma may lead to infectious monocytosis syndrome.It’s signs and symptoms are rather complicated.It can damage many organs and systems of the patients.An ontim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ith erythromycine may assure a good prognosis.

    [Key words]  pneumonic mycoplasma;infectious monocytosis syndrome

    近年来,随着国内学者对肺炎支原体(MP)研究的不断深入,证实了MP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而且MP感染引起的肺炎多脏器损害也日益被广大医学界同行所认识,有关报道屡见不鲜。本文病例均系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均累及2个以上肺外器官,且其临床症状颇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经红霉素治疗痊愈。这类临床症状颇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但非EBV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1](简称为传单综合征)[2]。有文献报道病原包括巨细胞包涵体病毒(CMV)、柯萨奇病毒(CVB)、腺病毒(ADV)、肝炎病毒等。现将2000~2005年收治的3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传单综合征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3例,男15例,女18例。年

    龄0~1岁6例,~3岁3例,~6岁9例,>6岁15

    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MP-IgM、EBV、CMV、CVB、ADV的特异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并做嗜异凝集试验。33例(100%)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1∶80,其中24例(72.7%)入院第2天MP-IgM即阳性,有9例(27.3%)1周后复查抗体呈阳性反应。其他病毒抗体均阴性。这些患儿均由于入院后2周再次测EB病毒VCA-IgM,嗜异凝集试验,均无阳性发现。

    1.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占50%以上,最高达91%,血异形淋巴细胞达10%以上,伴有其他全身多脏器多系统损害有以下几类。

    1.2.1  呼吸系统  咳嗽者30例,喘息12例,X线胸片示肺炎者24例,支气管炎6例,渗出性胸膜炎6例。

    1.2.2  消化系统  共15例,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常发生在疾病早期。

    1.2.3  循环系统  表现为胸闷、心悸、手足凉、出冷汗者12例,心音低钝,心律不齐(18例),心肌酶谱异常27例,心电图异常12例,表现为ST-T段改变、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诊断心肌炎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3例。

    1.2.4  皮肤关节损害  皮疹12例,形态多样,有红斑、斑丘疹、荨麻疹、紫癜,发生在发热期,呈一过性,1~3天消退,无色素沉着。结膜炎3例,关节酸痛3例,呈游走性,无红肿、畸形、关节腔积液。

    1.2.5  神经系统  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精神萎靡、惊厥等,脑电图广泛中度异常3例,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增高,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稍增高,糖、氯化物均正常,脑脊液支原体抗体阴性。

    1.2.6  血液系统  血小板减少9例,无明显出血症状。白细胞总数正常减少或增高,淋巴细胞比例超过60%。

    1.2.7  泌尿系统  双眼水肿3例,一过性蛋白尿、血尿18例。

    1.3  治疗与转归  33例确诊MP感染后均采用红霉素20~30 mg/(kg·d),分2次静滴,疗程2~3周,9例短期应用地塞米松,并辅以保肝、营养心肌等对症支持治疗,24例疗程早期给予抗病毒治疗3~5天,治疗后3~4天热退,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平均住院16天(14~25天)。出院时临床症状消失,血生化检查、X线胸片、心电图等恢复正常,预后较好,无并发症。

    2  讨论

    IM是一组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外周血象中淋巴细胞总数和异形淋巴细胞增多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经典的IM为EBV感染引起,发病机制主要是感染B淋巴细胞,继之引起T淋巴细胞的强烈反应,形成周围血中所见的异形淋巴细胞。传单的主要病理改变是淋巴细胞的良性增生,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如心、肺、肾、肾上腺、肝、脑等,表现为异常淋巴细胞浸润。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体,经常引起肺炎,肺外感染也多见,是由于MP抗原与人体的心、肺、肾、肝、脑及平滑肌组织等存在有部分相同抗原,当MP感染后机体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引起肺以外的靶器官病变[2]。这与IM有相似之处。

    本组病例特别之处为MP感染引起肺外多器官损害,症状复杂多样,并有相同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临床早期不易与EBV引起的IM及CMV、CVB、ADV、肝炎病毒等所致的传单综合征相鉴别,尤其是初期MP-IgM阴性时,即使临床检验MP-IgM呈阳性,亦不能排除上述病毒与支原体混合感染的可能。文献报道[3]如MP+EBV、MP+CMV、MP+RSV等。因此笔者认为,对这类综合征病人不能轻易用“一元论”解释。原因在于:(1)医院的病原学诊断技术有差别。地方医院往往仅限于特异性抗体测定,而无法对高度怀疑而抗体阴性者进行病原PCR-DNA检测、病原培养等以提高阳性率。(2)IgM出现及高峰的时间有差别,婴幼儿免疫功能不完善、免疫反应差,发病初期抗体产生不足,效价出现假阴性,往往需2次或多次复查比较分析,患者常常因经济困难、抽血量多、抽血困难等原因不能合作。(3)虽然最有利的支原体感染证据对诊断性红霉素治疗有效,但部分病例在病程早期(1~2周内)经抗病毒治疗,且病毒感染的特点是自限性,对症支持治疗可痊愈。这一点似乎病毒与支原体混合感染的可能性更不能排除。

    MP感染应首选红霉素,近期疗效肯定,但有研究表明[3],外周血出现大量异型淋巴细胞提示机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特别是细胞免疫紊乱。因此,远期预后有待进一步随访证实。

    鉴于MP感染每年均有发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涉及系统器官广泛的特点,笔者建议,MP-IgM应作为儿科的常规化验检查。在临床中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支原体感染我们不难诊断,但若部分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或临床出现本组的综合征表现,及初次抗体检查阴性的病例,并用相关疾病不能解释,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应高度怀疑MP感染。本组9例入院第2天阴性,1周后呈阳性。在反复检测抗体或借助更敏感、特异性更高的检测技术的同时,可试用红霉素抗支原体治疗。当不能完全排除合并MP以外其他病原体感染时,也应给予相应的抗炎、抗病毒治疗,待症状缓解、证据充分时考虑停药单用红霉素,既可以提高诊断率,又不至于延误治疗,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器官损害,缩短了治愈时间。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1.

    2  陆怡.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2,29(4):218.

    3  魏扬.外周血异性淋巴细胞增高患儿病原学和细胞免疫变化探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6):362.

     作者单位: 644000 四川宜宾,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编辑:江  枫)

作者: 卢玉容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