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6期

疝囊高位结扎加悬吊及腹股沟管后壁折叠缝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9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自2001年7月~2006年2月我院外科采用疝囊高位结扎加悬吊及腹股沟管后壁折叠缝合治疗小儿斜疝89例,现将病例及临床结果报告如下。以手触摸腹股沟管后壁,将腹横筋膜于精索后方折叠间断缝合,范围大致相当于联合肌及腹股沟韧带之间,折叠宽度约2cm。完毕,逐层缝合腹壁。2讨论小儿腹股沟斜疝多为先天性腹膜鞘突未闭所致,......

点击显示 收起

    自2001年7月~2006年2月我院外科采用疝囊高位结扎加悬吊及腹股沟管后壁折叠缝合治疗小儿斜疝89例,现将病例及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89例均为首发病例,男89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37岁。单侧疝囊者80例,双侧者9例。单侧疝囊者位于右侧69例,左侧11例。所有疝术中均证实为腹股沟斜疝。其中腹股沟型39例,阴囊型50例,难复性疝9例,嵌顿13例。

    12方法采用氯胺酮加骶管内局麻,于患侧耻骨上,相当于腹直肌外缘处做与皮纹方向平行的斜切口。钝锐性分离皮下组织,显露外环口,沿外环口向上扩展剪开,显露并剪开提睾肌,游离精索及疝囊,并于精索内侧寻找疝囊。常规游离疝囊与精索的粘连,直至内环口处,荷包或八字缝扎结扎内环口,其结扎缝线暂不剪断,游离联合肌之弓状下缘,将已缝扎的内环缝至联合肌弓状下缘的内侧。以手触摸腹股沟管后壁,将腹横筋膜于精索后方折叠间断缝合,范围大致相当于联合肌及腹股沟韧带之间,折叠宽度约2 cm。完毕,逐层缝合腹壁。

    13结果本组病例住院时间1~9天,平均5天。全部患儿无死亡。获随访患儿68例,随访时间4个月~5年。全组病例无复发,无切口裂开。

    2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多为先天性腹膜鞘突未闭所致,疝囊常与精索和睾丸紧密愈着。既往观念认为,由于小儿处于发育期,其腹壁力量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强,故一般不做腹股沟管后壁的修补[1]。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患儿术后由于伤口局部的疼痛不适经常哭闹不安,这样既增加了腹压,对切口愈合不利,同时也有潜在的复发的可能。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疝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先天性结构上的不足,肌肉腱膜中胶原代谢紊乱及腹压增高等机械因素联合致病。其中肌肉腱膜中胶原代谢紊乱,使得肌肉中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减慢,使腹壁腱膜组织薄弱[2]。因此在小儿的斜疝手术治疗中,如单纯行高位结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小儿腹股沟管后壁较薄弱,其腹横筋膜纤维稀疏,若不予以处理,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基于此,笔者认为将腹横筋膜及腹股沟管后壁组织折叠缝合可以人为地增加其后壁的坚固性,有效地防止复发。

    目前大多数学者均认同对于斜疝的治疗应当着重于内环口及腹股沟管后壁的处理[2]。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小儿的联合肌弓状下缘的位置相对于内环口来说较成人为高,而将其拉下,并将已结扎之内环缝于其下缘的内侧,就如同又在内环处加了一层保护膜一样,增加了内环处的牢固性,同时后壁腹横筋膜的折叠缝合可以适当地增加后壁的厚度,对于弥补薄弱的后壁及预防复发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认为,在小儿斜疝的麻醉处理中,应提倡全麻加骶管内的局部麻醉。这同单纯的氯胺酮全麻相比,可以保持术中良好的肌松效果,对于加强后壁的折叠缝合意义重大。

    通过总结这89例手术病例笔者认为,在小儿斜疝的处理中,适当加强内环及腹股沟管后壁的处理,对于有效地治愈斜疝、预防复发有着积极肯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13-914.

    2吴孟超.腹部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0-25.

   作者单位: 062150 河北泊头,泊头市医院外科

  (编辑:卫东)

作者: 王海岭,王桂芳,李毅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