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1期

新生儿颅内出血58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hemorrhage,ICH)是新生儿期主要死因之一[1]。据报道,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中,颅内出血占12%~19%[2],存活者也往往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给患儿和家属造成极大的痛苦,可见预防和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临床的重要课题。我院1997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58......

点击显示 收起

     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是新生儿期主要死因之一[1]。据报道,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中,颅内出血占12%~19%[2],存活者也往往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给患儿和家属造成极大的痛苦,可见预防和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临床的重要课题。我院1997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5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共58例,男32例(55%),女26例(45%);早产儿31例(53%),足月儿24例(41%),过期产儿3例(5%);阴道分娩38例(66%),剖宫产20例(34%);有窒息史48例(83%),产伤15例(26%)。

    1.2 临床表现 青紫10例(17%),呼吸不规则9例(15%),呼吸暂停7例(12%),烦躁易激惹20例(34%),嗜睡、反应低下12例(21%),惊厥10例(17%),肌张力增强6例(10%),肌张力低下12例(21%),无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5例(9%)。

    1.3 检查结果 58例均行头颅CT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66%),脑室内出血5例(9%),脑实质出血3例(5%),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实质出血12例(21%)。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20例(34%)。

    1.4 治疗与转归

    1.4.1 加强护理 护理措施有:(1)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氧;(2)保持安静,减少搬动,头中位或右侧卧位;(3)保暖,维持体温恒定。

    1.4.2 支持、对症治疗 治疗措施有:(1)抗惊厥治疗:首先确定引起惊厥的原因。由低血糖、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低钠血症等引起的立即纠正代谢紊乱。一旦确定惊厥不是代谢紊乱引起,用抗惊厥药物,如苯巴比妥、安定等。原则上选择一种药物,剂量要足,或两种药物交替使用。用药期间经常监测药物浓度,用药后密切观察,以惊厥停止、安静入睡、呼吸及心律平稳、掌指弯曲有一定张力为度。(2)脑水肿的治疗:合理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药物,控制液体量每日60~80 ml/kg,并根据电解质、血浆渗透压及尿量、体重变化进行调整。(3)恢复脑血管灌流量:静滴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开始时用小剂量,渐增大用量。(4)改进脑细胞代谢:选用胞二磷胆碱、脑活素、细胞色素C、ATP、辅酶A等。(5)控制出血:肌肉注射维生素K,输新鲜血浆或全血,选用维生素C、止血敏或6-氨基己酸等。

    经上述吸氧、止血、止惊、降低颅内压、神经营养等治疗,治愈47例(81%),自动出院5例(9%),死亡6例(10%)。23例患儿出院后复查,其中18例发育良好,智力正常,无近期后遗症,5例合并神经系统后遗症,癫痫2例。

    2 讨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因缺氧或产伤引起的脑损伤,早产儿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

    ICH临床症状及体征可不典型,尤其是早产儿。58例患儿中,5例缺乏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仅有口周轻度发绀、吃奶少、哭声弱等表现,如不行头颅CT检查临床很容易漏诊。因此对有ICH高危因素的患儿应进行预防性治疗,出生2天后行头颅CT检查,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ICH与窒息、产伤密切相关。58例患儿中有窒息及产伤者分别为48例、15例。窒息的因素,如脐带绕颈、胎盘早剥都可导致窒息,以早产儿多见。因窒息而缺氧缺血可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或破裂出血。产伤以足月儿多见,因胎头过大、头盆不称、急产,使高位产钳和吸引器助产使胎儿头部挤压变形而导致大脑镰、小脑天幕撕裂而引起硬脑膜下出血、大脑表面静脉撕裂,常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他因素:如快速输入高渗液体、机械通气不当、凝血因素不足,也是引起出血的原因。加强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治新生儿窒息是减少HIE的关键。ICH常与HIE同时存在,其预后与HIE的严重程度有关。6例死亡病例中,2例为单纯脑室内出血,其余4例合并重度HIE。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5例患儿中,2例为脑实质出血,其余3例也合并有HIE。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好,治疗2周出血可全部吸收,无神经系统后遗症。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产伤和缺氧史,临床表现兴奋和抑制症状交替出现,头颅CT是诊断最重要的依据。经合理的治疗,一般认为足月儿、急性缺氧、20 min Apgar评分正常,蛛网膜下腔出血量小的情况预后较好;早产儿、慢性缺氧、Apgar评分过低、脑室出血伴脑室扩大预后较差。因此,预防颅内出血病因、避免围产期的不良因素、应用CT诊断、合理治疗是提高诊断率、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吕霞,陈翔,李乐.8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分析.宁夏医学杂志,2000,22(8):490.

2 韩玉昆,陈树宝.实用儿科诊断治疗学.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98-301.


作者单位:262500 山东青州,青州市人民医院

作者: 赵燕,陈桂霞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