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1期

高压氧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造成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围产医学的迅速发展及各地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建立,HIE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重度HIE存活者发生永久性脑功能缺陷的发生率仍较高。目前对营养脑细胞的药物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而随着高压氧(HBO)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对HIE......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造成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围产医学的迅速发展及各地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建立,HIE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重度HIE存活者发生永久性脑功能缺陷的发生率仍较高。目前对营养脑细胞的药物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而随着高压氧(HBO)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对HIE的治疗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现就HIE的发病机制和HBO治疗HIE的基本原理做一阐述。

【关键词】  高压氧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原因所致的脑部缺氧缺血性病变,是围产期新生儿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缺氧是HIE的发病基础。高压氧(HBO)治疗HIE能针对病因迅速改善脑组织和周身组织缺氧[1],因此利用HBO治疗HIE具有明显的疗效。现就HIE发病机制及HBO的治疗原理简述如下。

    1  HIE的发病机制

    1.1  脑血流改变  当缺氧缺血为部分性或慢性时,体内血液出现代偿性重新分配,以保证心、脑血液供应。随着缺氧时间延长,代偿机制丧失,脑血流最终因心功能受损、全身血压下降而锐减,出现第2次血流重新分配,大脑半球血流减少,以保证代谢最旺盛部位,如基底神经节、脑干、丘脑及小脑的血供。大脑皮层矢状旁区及其下部的白质(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边缘带)最易受损。如缺氧缺血为急性完全性,则上述代偿机制不会发生,脑损伤可发生在基底神经节等代谢最旺盛的部位,而大脑皮层和其他器官不会发生缺血损伤。脑组织对损害的高危性称为选择性易损区,足月儿的易损区在大脑矢状旁区的脑组织;早产儿的易损区则位于脑室周围的白质区。缺氧和高碳酸血症还可导致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形成压力被动性脑血流,即脑血流灌注完全随全身血压的变动而波动。当血压高时,脑血流过度灌注可致颅内血管破裂出血;当血压下降时,脑血流减少,则引起缺血性脑损伤。

    1.2  脑组织代谢改变  葡萄糖是人脑的唯一能量来源,但脑组织储存糖原很少。在正常情况下,85%~95%脑组织能量由葡萄糖氧化而来,仅5%~15%的葡萄糖通过无氧酵解转化为乳酸。有氧代谢时每分子葡萄糖产能是无氧酵解时的19倍。缺氧时,由于脑组织无氧酵解增加,组织中乳酸堆积、能量产生急剧减少,最终因能量衰竭,出现一系列使损害进一步恶化并导致脑细胞死亡的瀑布样反应:(1)细脑膜上钠-钾泵、钙泵功能不足,使Na+、水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毒性脑水肿;(2)Ca2+通道开启异常,大量Ca2+进入细胞内导致脑细胞不可逆损害,同时还可激活某些受其调节的酶,引起胞浆浆膜磷脂成分分解,从而进一步破坏脑细胞膜的完整性及通透性;(3)当脑组织缺血时,ATP降解,腺苷转变为次黄嘌呤,当脑血流再灌注期重新供氧,次黄嘌呤在次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下产生氧自由基;(4)能量持续衰竭时,兴奋性氨基酸尤其是谷氨酸在细胞外集积产生毒性作用,进一步诱发上述生化反应,引起细胞内Ca2+超载,自由基生成增多,以及脑细胞流调节障碍等陆续发生,最终导致细胞水肿、凋亡和坏死[2]。

    2  高压氧治疗HIE的基本原理[3]

    2.1  迅速提高血氧分压  增加血氧含量,促进有氧氧化,从而有效纠正组织的缺氧状态,纠正和阻断能量危机和触发的瀑布学反应。

    2.2  增加氧的弥散量及有效弥散距离  大脑皮质毛细血管间距平均为60 μm,常压下氧的弥散半径为30 μm。当脑缺血、缺氧时,血氧分压下降,有效半径缩小,远处脑组织缺氧,若低至3.8 mm Hg临床界点时,意识丧失。在3 ATA氧压下,氧的弥散半径增至100 μm,远端的血氧分压可达9.3 kPa(70 mm Hg),可解决脑水肿条件下的组织缺氧。

    2.3  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在2 ATA氧压下,脑血流减少25%,颅内压降低40%。高压氧作用下可使正常机体组织的小动脉收缩,血流量减少。由于高压氧的缩血管作用,可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打断缺氧-水肿的恶性循环。但是,缺血缺氧组织的血管反而因缺氧、二氧化碳积聚、酸中毒等因素对高压氧作用不敏感,而没有发生收缩,反而舒张,从而导致高氧张力的血液由正常部位组织流向缺血区域,使病灶区获得较多的血供和氧供。

    2.4  增加椎动脉血流量  可改善网状激活系统和脑干功能,有利于苏醒。

    2.5  促进脑血管的修复  高压氧可使血管内皮细胞获得修复和再生所需临界氧张力4 kPa(30 mmHg),促进侧支循环形成,改善微循环,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

    2.6  增加多种磷酸键形成,ATP水平增加  在高压氧下线粒体和溶酶体酶的合成功能加强,对脑组织的生物合成和解毒反应有利,促进细胞功能与活力。

    2.7  促进神经组织修复  由于脑血管床的修复,能量代谢的改善,使处于可复性缺血间生态的神经组织,即受缺血缺氧损害而未完全变性坏死的半影区组织有逆转可能,减少脑组织坏死区。

    2.8  清除自由基和缓解钙通道的异常开放  由于高压氧能改善缺氧状态,超氧化物歧化酶增多,钙通道的开放得以缓解[3]。

【参考文献】
  1 吴梓梁.小儿内科学.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1574-1579.

2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3-124.

3 杨益.高压氧治疗基础与临床.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55-164,233.


作者单位:024076 内蒙古赤峰,赤峰宝山医院儿科

作者: 高桂珍 尚桂莲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