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1期

新生儿颅内出血59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患,死亡率高,存活者也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1]。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颅内出血59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2临床表现颅内出血症状出现早,病情严重,可导致死胎或出生后苍白窒息。...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新生儿颅内出血 临床分析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患,死亡率高,存活者也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1]。因此,从优生优育的角度也要求我们必须积极预防。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颅内出血59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9例,男38例,女21例,男女之比为1.8∶1,生后24 h内发病35例,生后24~72 h发病为24例,以24 h内发病居多。生产史:全部病例均为初产妇,产程中无滥用催产素或吗啡类镇静剂史。产前有3例患妊高征,生产情况:产程异常26例(<3 h者4例,>24 h者22例),产钳3例,臀牵引1例,脐带绕颈24例,剖宫产28例。胎龄:足月儿42例,早产儿3例,过期产儿14例。生后窒息史:生后苍白窒息24例,青紫窒息22例,大多数病例有轻重不同的窒息。

    1.2  临床表现  颅内出血症状出现早,病情严重,可导致死胎或出生后苍白窒息。缺氧引起的颅内出血起病较晚,生后2~3天开始发病,症状也较轻。本组患者临床表现,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临床表现

    1.3  诊断  本组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依据主要是母亲产前病史、异常分娩史及生后窒息史,结合临床表现如生后不久即有抽搐、烦躁、尖叫、前囟饱满、呼吸改变或阵发性青紫,反射亢进或消失,即应考虑本病。多采用头部CT检查,诊断率极高。

    1.4  治疗  (1)护理:保持室内安静,少搬动,护理动作要轻。(2)止血:全部病例均用VitK1 5~10 mg/次,同时应用VitC,每日0.5 g静脉滴注,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另用立止血0.5 u静推,0.5 u肌注。(3)镇静:烦躁不安或惊厥时间长,可加重出血并引起脑细胞缺氧、水肿,故应积极控制。(4)降颅压:有脑水肿及颅压增高症状时,可给20%甘露醇0.5~1 g/(kg·次)静推;地塞米松也可减轻脑水肿。(5)预防或控制感染:颅内出血常合并吸入性肺炎,故常应用抗生素。(6)细胞活化剂:仅一部分病例应用。(7)对症:如纠酸、强心、降温等。

    1.5  治疗结果  本组59例,临床治愈43例,好转或未愈自动出院12例,死亡4例,治愈率72.88%,死亡率6.78%。

    2  讨论

    2.1  做好产期保健是降低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病率的关键  产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及围产保健的广泛开展[2],是减少围产期窒息、早产乃至颅内病变发生率的最为重要措施。近年来,对药物预防颅内出血进行了不少探索与研究[1],如苯巴比妥,减少了颅内出血的发生,但需进一步研究及验证。

    2.2  镇静剂的应用  本组病例多有神经兴奋表现,因此大多数病例都用过镇静剂。

    2.3  脱水剂的应用  过去使用甘露醇,效果并不十分满意,特别是有些病例应用后,病情反而加重,这可能是脱水剂使颅压突然下降,引起新的出血所致。所以,我们仅在明显的颅压增高或频繁的抽搐、尖叫、昏迷、呼吸衰竭时应用。

    2.4  细胞活化剂的应用  新生儿颅内出血病程短,转归快,且常常伴有乏氧,所以早期使用细胞活化剂对恢复脑细胞功能,减少和防止后遗症可起一定作用。

    2.5  纠正酸中毒  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后多有窒息。处理的重点是纠正酸中毒、脱水以减轻脑水肿。有条件可做pH值及血气测定补给碱性药物,无条件可用5%碳酸氢钠2.5 ml/(kg·次),用5%葡萄糖稀释成等渗液静脉滴注,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2.6  良好的护理  是使出血停止、促进吸收的重要条件。

    对以上59例颅内出血患者的治疗只是一个常规治疗,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仍需我们共同来研究。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32-633.

2 陈惠金.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和颅内出血的关系及鉴别.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0:80-83.


作者单位:150600 黑龙江尚志,尚志市人民医院儿科

作者: 李善发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