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2期

母乳性黄疸34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母乳性黄疸。临床治疗母乳性黄疸由美国Arias及Gurtner等于1960年首先报道,近年来,由于提供母乳喂养,其发病率明显提高。现将我科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34例母乳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母乳性黄疸;临床治疗

   母乳性黄疸由美国Arias及Gurtner等于1960年首先报道,近年来,由于提供母乳喂养,其发病率明显提高。现将我科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34例母乳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4例患儿中男20例,女14例,患儿除黄疸外,无其他症状或体征。患儿就诊时间最短7天,最长40天,患儿的一般情况好,生长发育正常,肝脏不大,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形态均正常,肝功能示正常,HBsAg阴性,致畸四项阴性,Coomb’s试验(-),肝、胆彩超示正常,母亲及婴儿均定血型。血胆红素>12.9 mg/dl。

    1.2  诊断标准[1]  母乳性黄疸的临床诊断标准:(1)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黄疸在2天~2周内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退;(2)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3)排除溶血病、感染、窒息、头颅血肿等所致的黄疸;(4)停母乳喂养后24~72 h黄疸消退或胆红素降至原水平50%以上。

    1.3  治疗与转归  (1)停母乳喂养后24~72 h或行蓝光治疗12 h qd 2~3天,患儿黄疸消退或胆红素降至原水平50%以上。(2)药物治疗:给予酶诱导剂治疗,如鲁米那3~5 mg/(kg·d)分3次,尼可刹米100 mg/(kg·d)分3次,均上述治疗后患儿的预后良好,无胆红素脑病发生。

    2  讨论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最近认为:本病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由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母乳性黄疸分早发型与迟发型[2]。早发型一般于生后3~4天发生,是由于母乳摄入不足,肠-肝循环增加而导致TSB水平增高,早发型的黄疸出现时间及黄疸高峰时间均相似,但前者在出生后第3~4天胆红素的峰值可超过生理性的平均值,且黄疸消退时间长,迟发型一般于生后6~8天发生,2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喂养,可历时3~12周消失,若中止喂养,TSB可在24~72 h明显下降,恢复母乳喂养后,TSB可略有回升,但幅度小于2.5 mg/dl。

【参考文献】
  1 常立文,刘婕,陈晔.母乳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5):272.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8-439.

(本文编辑:齐 栩)


作者单位:330800 江西,高安市妇幼保健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