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3期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喂养及常见并发症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早产儿。肠道喂养。低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婴儿。1早产低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喂养1。...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早产儿;肠道喂养;并发症

早产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新生儿。低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2 500 g的婴儿。

    1  早产低于出生体重儿的肠道喂养

    1.1  适应证  (1)胎龄大于等于33周,病情稳定,呼吸频率小于60次/min,适用奶头吸吮。(2)胎龄小于32周,吸吮无力或吸吮吞咽反射不协调,适用于饲管喂养。(3)胎龄33~34周可以由饲管喂养过渡至奶头吸吮,每次先吸吮15~20 min剩余奶由饲管喂养。(4)有下列临床表现不宜肠道喂养,体重不升,严重败血症,呕吐腹胀。(5)早产低体重儿生后1个月内争取喂母亲的乳汁,1个月后需用强化婴儿的母乳或母乳加早产儿婴配方奶。

    1.2  喂养注意事项  (1)生后24 h内尽早开奶,母亲妊高征的早产儿有明显缺氧使可以延迟喂养3~7天。(2)开始喂养先用的开水试喂,无异常后用1/2稀释奶,3天左右达到不稀释的全奶。有学者认为早产儿开始喂养即可以耐受,适用于早产儿全奶。(3)每日增加奶量小于等于20 ml/kg并观察其耐受性。

    1.3  喂养方式选择  在早产儿学会自己吃奶的过程中,吸吮,吞咽,呼吸之间协调的发育成熟至关重要。(1)直接哺乳。(2)管饲法:小于32周的早产儿或由于疾病本身和治疗上的因素不能直接喂养者。胃管为首选的方法,应选择自口腔插入胃管;经胃十二指(空)肠置管:应用于严重的胃食管反流者;空肠穿刺胃管:应用于外科消化道手术后,预计10天内不能恢复经口喂养者;管饲喂养时可采用间歇推注或持续输注法,大多数情况下多采用前者,后者用于严重的胃食管反流[1]。(3)微量喂养又称营养性喂养:一般是指在出生后早期以小于10~20 ml/(kg·d)的奶量进行喂养的方法,旨在促进早产儿喂养功能的成熟,尽早达到满足营养需求的足量喂养,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争论发现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有很多的优越性。微量喂养自生后24 h内开始,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喂养,奶液不必稀释,在正式喂养开始之前可持续数日至2周。(4)非营养性吸吮:早产儿在管饲法喂养期间应同时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其对早产儿益处包括:①促进胃肠动力及胃肠功能的成熟;②促进新生儿胃肠激素的分泌;③改善早产儿的生理行为。管饲喂养的奶量与添加速度,见表1。表1  管饲喂养的奶量与添加速度

    营养性吸吮为患儿提供营养,而非营养性吸吮可使患儿感到温暖和安全,这说明非营养性吸吮虽不能改变管饲所造成的生理变化,但可通过减少激惹,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加快临床状态改善的进程[2]。

    1.4  肠内营养时的监测  (1)一般情况:保持头高脚底位,注意口鼻腔护理,保持胃管的深度和位置正确。(2)胃肠道:观察胃残留量,有无呕吐、腹胀、腹围、大便(次数、性状、潜血等)。(3)代谢方面:液体入量(ml/kg)、热量摄入(kcal/kg)、蛋白摄入(g/kg)、尿量[ml/(kg·h)]、尿比重、血糖监测、电解质、血气、肝肾功能、血常规等。(4)伸张参数:每日测体重、每周侧身长、头围。

    1.5  喂养耐受监测  (1)胃残留奶液不能超过正常范围值。(2)腹围增加1.5 cm应减量停喂。(3)出现呕吐或大便不规则、血便等应停止肠道喂养。

    1.6  喂养效果评价  以摄入奶量计算的热量逐渐达到每日120 kcal/kg,同时体重增长每日平均增加15~20 g/kg为最佳喂养效果。

    2  肠道喂养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急性小肠坏死综合征,临床以腹胀、呕吐、便血甚至休克为特征,主要见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强调早期诊断:(1)肠道喂养的早产儿严密监测喂养耐受性。(2)有感染可疑者应用抗生素同时严格控制奶的摄入量。(3)发现胃液残留奶液超量应停喂或减量。(4)当胃残余奶超量每日2次以上,同时出现腹胀或大便性状变化之一者立即禁食。(5)可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禁食7~10天,胃肠减压并对症处理。(6)有肠穿孔等外科指征请外科会诊手术。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液反流至食管的现象称GER、早产儿GER发生率80%以上,其中50%无症状性,有症状者表现为吸入或食管炎。诊断要点:临床表现有吸入和食管炎两方面。(1)吸入:发作性呼吸道症状加重,有呼吸暂停、呼吸道梗阻和心率减慢等表现。(2)食管炎:拒乳、烦闹、睡眠少、时常弓背、体重不增。(3)24 h pH值计测食管下端pH值<4有助于诊断。

    防治措施:目的是减轻食管炎,促进胃排空:(1)喂奶后俯卧位,头抬高30°。(2)少量多次喂养。(3)奶中加入米粉使奶液变稠。(4)适当应用制酸剂缓解食管炎。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6-75.

2 张巍,童笑梅,王丹华.早产儿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4-138.

(本文编辑:江 宇)


作者单位:475300 河南,兰考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