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1期

尼美舒利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尼美舒利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小儿高热患者245例,随机分为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尼美舒利颗粒5mg/(kg·d),分2~3次服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退热效果显著。小儿高热[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815459(2010)01003402......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尼美舒利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小儿高热患者245例,随机分为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尼美舒利颗粒5 mg/(kg·d),分2~3次服用。对照组用对乙酰氨基酚10~15 mg/(kg·次),4~6 h 1次。布洛芬混悬液5~10 mg/(kg·次),每6~8 h可重复1次,24 h不超过4次。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退热效果显著。结论 尼美舒利退热作用显著,副作用少。

【关键词】  尼美舒利;小儿高热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15459(2010)01003402

   
  高热是小儿急性感染常见症状之一,高热易导致婴儿惊厥,需要及时退热处理。用新型解热镇痛药尼美舒利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所致高热临床报道较少,经我们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2009年7至11月门诊高热患儿,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42例,随机分成三组,尼美舒利颗粒治疗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对乙酰氨基酚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布洛芬混悬液组52例,男28例,女24例。急性消化道感染103例,随机分成尼美舒利颗粒治疗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对乙酰氨基酚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布洛芬混悬液组39例,男15例,女24例。年龄2~11岁,腋温在385 ℃~41 ℃,病程1~3天。一般情况: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发热程度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用药剂量与方法  三组均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尼美舒利颗粒5 mg/(kg·d),分2~3次餐后服,对乙酰氨基酚组加服对乙酰氨基酚,10~15 mg/(kg·次),4~6 h可重复1次。布洛芬混悬液组加服布洛芬混悬液5~10 mg/(kg·次),每6~8 h可重复1次,24 h不超过4次。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治疗2天(48 h)内退热,诸症状消失;有效:用药2天体温减为低热,诸症状好转;无效:用药后2天体温不减,其他症状也不减轻。

   2  结果

  急性呼吸道感染伴高热尼美舒利治疗组总有效率857%,对乙酰氨基酚总有效率625%,布洛芬混悬液组总有效率583%;急性消化道感染伴高热尼美舒利治疗组总有效率871%,对乙酰氨基酚总有效率515%,布洛芬混悬液组总有效率535%。三组比较治疗组退热效果明显较两对照组显著。

   3  讨论

  发热即体温异常升高,是致热源引起体温调节点升高,导致体温调节机构的内控制反应,把体温上调到符合体温调节点的新水平[1]。由于发热可增加耗氧量,无氧代谢增高,内环境失调,导致细胞损伤,可致血清α羟丁酸脱氧酶、肌酸激酶明显升高[2],心输出量增加,加重患儿的心肺负担,3岁以下的婴幼儿高热易引起惊厥,导致脑神经损伤,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退热处理。尼美舒利为新型非甾体抗炎药,其退热作用显著而缓和,副作用少,使用安全方便,同时有免疫调节作用。尼美舒利的抗炎解热作用强。它通过抑制炎症部位中性粒细胞产生过氧化物,清除已形成的次氧酸抑制蛋白水解酶(弹性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的活性,抑制H1受体组胺释放与组胺活性,抑制α肿瘤坏死因子的释放,抑制致热物质白介素6等[3],达到清除自由基作用,抑制炎症过程所有介质,使机体的炎症和抗炎症反应取得平衡,体温恢复正常,解热镇痛作用强于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混悬液,作用缓和又不至于因体温骤降而引起虚脱,副作用少。其化学结构不同于其他非甾体抗炎(NSAID)镇痛药,它以磺酰基为功能基团,能高度选择性抑制环氧化酶COXⅡ,对COXⅠ抑制作用不明显,因此对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抑制较少,可避免或减少胃肠道黏膜损伤,在发挥有效作用的同时,胃肠道不良反应减少。尼美舒利对机体有免疫调节作用。它对呼吸道结缔组织及软组织的抗炎消肿作用明显,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Ⅳ型而抑制嗜酸性细胞释放组胺,不促使白三烯的合成,因而可安全使用于哮喘病人。尼美舒利口服吸收迅速而安全。口服给药方便,几乎不受食物影响,起效快,血浆达峰值时间为1~2 h,维持时间长,半衰期约为2~3 h,有效的治疗浓度持续6~8 h。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江英.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感染伴高热临床观察.临床儿科杂志,2003,5:308309.

  2 徐龙.高热患儿血清心肌酶活性临床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03,3:158.

  3 戴德银.实用新药特药手册,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46.

  (本文编辑:乔 雨)

作者: 沐丽琼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