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期

宫颈旁麻醉用于人工流产镇痛效果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宫颈旁麻醉用于人工流产镇痛的疗效。方法285例早孕妇女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28例,对照组157例,对照组除不给予宫颈旁麻醉,其他处理措施与观察组相同。观察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和手术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无痛率为79。...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旁麻醉用于人工流产镇痛的疗效。 方法  285例早孕妇女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28例,对照组157例,对照组除不给予宫颈旁麻醉,其他处理措施与观察组相同。观察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和手术并发症。 结果  观察组无痛率为79.69%(102/128),对照组无痛率为3.18%(5/15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观察组疼痛缓解率为95.31%(122/128),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12.74%(20/15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手术并发症少。 结论  宫颈旁麻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妇科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宫颈 麻醉 人工流产 镇痛

  Observing the effects of analgesic abortion by cervical side anesthesia

  Luo Song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Sanshui District,Foshan5281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cervical side anesthesia for abortion pain relieving.Methods 258women with early pregnanc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al group(n=128)and the control group(n=157),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same treatments as that in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but the cervical side was injected lidocaine.The degree of pains and the operation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rate of no pains was79.69%(102/128)in observational group,3.18%(5/157)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01).The rate of pains relief were95.31%(122/128)in observational group,12.74%(20/157)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01).The degree of pains in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less operation complications was occured in the observational group.Conclusion The cervical side anesthesia has better efficacy and less side ef-fects.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ing in gynecology.

  Key words cervix anesthesia induced abortion analgesia

  临床上需要进行人工流产早孕妇女数量多,一般人工流产术引起的疼痛使大多数妇女难以接受,所以人工流产术中需要一种镇痛方法。目前部分医疗机构流行静脉麻醉完全无痛的人工流产术,但是可能出现麻醉意外、窒息等危险,且费用高。而宫颈旁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少有医疗机构实行。本文就我院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宫颈旁麻醉的镇痛效果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5月~2003年10月来我院要求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患者285例,均具备人工流产术适应证,随机分为观察组128例,对照组157例。两组年龄分布(18~35岁)、合并内科疾病、施术者技术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宫颈旁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消毒、铺巾后窥器暴露宫颈,于宫颈旁3点、9点处予75%酒精消毒后,用5ml一次性注射器入针2cm并回抽无回血,各注射2%利多卡因2ml,压迫穿刺点2min后行人工流产术。观察疼痛程度及手术并发症。对照组:术前不给任何麻醉、镇痛药,按常规人工流产术操作。观察疼痛程度及手术并发症。按WHO规定进行疼痛分级。0级(无痛):腰酸腹胀,稍感不适。1级(轻度):腰酸腹胀,可忍受,微汗或出汗。2级(中级):明显腰酸腹痛伴出汗,呼吸急促,仍可忍受。3级(重度):强烈腰酸腹痛,不能忍受,多伴呼喊,辗转不安。1.3 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χ 2 检验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疼痛程度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疼痛程度比较 (略)

  观察组无痛率为79.69%(102/128),对照组无痛率为3.18%(5/15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观察组疼痛缓解率为95.31%(122/128),对照组痛缓解率为12.74%(20/15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观察术中血压、脉搏、呼吸变化两组无差异,未见术后阴道流血增多、人流综合征发生。观察组应用利多卡因亦未发生头晕、眼花、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2.2 随访 观察组1周后随访率为74.22%,对照组1周后随访率为67.52%,术后均宫缩好,阴道无流血,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妇产科临床工作中需要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数量很多,人工流产术时扩宫、吸宫可引起剧烈疼痛,甚至使患者虚脱,而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存在麻醉意外、窒息等危险,并需要麻醉医师参与,费用较高。寻找一种安全、有效、费用低的镇痛方法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我院自2002年5月起对需人工流产术的部分患者进行利多卡因宫颈旁麻醉处理,经两组病例的对比,观察组无痛率为79.69%,对照组无痛率为3.18%,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观察组疼痛缓解率为95.31%,对照组痛缓解率为12.74%,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显示利多卡因宫颈旁麻醉能有效解除人工流产术中扩宫、吸宫的疼痛。手术并发症少,术中记录对心率、脉搏、呼吸影响小,发生人流综合征的危险大大减少。通过利多卡因注射于宫颈旁3点及9点,并渗透与弥散起到局部阻滞宫颈旁组织、骶、主韧带支配子宫的感觉神经而起到镇痛效果。利多卡因是酰胺 类药物,其药理特点是作用时间长、起效快、通透性强、弥散 广、麻醉作用可靠 [1] 。局部注射对血压、脉搏、呼吸影响小。但术中注射利多卡因时必须注意先回抽无回血明确针头未进入血管的情况下再注射,否则利多卡因进入血液循环,会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导致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患者会出现头晕、心慌、呼吸困难等不适。子宫的感觉神经纤维主要来自骶、主韧带、宫旁组织,临床实践中有学者建议行骶韧带、骶神经的切除并子宫颈后壁大部分切除,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疼痛 [2] ,理论上支持宫颈旁麻醉的镇痛效果。通过术中观察及术后随访,阴道出血量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利多卡因注射子宫颈旁组织,且剂量不大(2%利多卡因4ml),理论上不可能渗透整个子宫肌层造成子宫肌细胞麻痹,影响子宫收缩,致术中出血增多。术后残留子宫颈旁组织的利多卡因经血液循环和细胞代谢,利多卡因对子宫颈旁支配子宫的神经纤维和子宫肌细胞影响渐减弱,更加不可能影响子宫收缩而造成术后阴道出血量增多和出血时间延长。进行人工流产术的施术者均为研究组成员,而施术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配,理论上不会因为施术者的不同而影响两组病例术中、术后阴道出血量。

  总结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说明了利多卡因宫颈旁局部麻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妇科临床推广应用,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舒适、费用低,无需麻醉师参与,无静脉麻醉的危险,易于在一般医院应用,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上海医学工业研究院.神经系统药物药品·(第9分册).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6.

  2 谭家驹.微创外科手术与麻醉.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31.

  (编辑新 竹)

  作者单位:528100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妇科  

作者: 罗 宋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