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

会阴侧切术在优生中的作用及缝合术的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适时地行会阴侧切术缩短第二产程有益于母婴预后,对产妇来讲,会阴侧切术既可避免不规则的会阴撕裂(包括肛门括约肌的撕裂)和困难修补,又可预防因强行保护会阴所造成的皮肤下深部肌肉及盆底筋膜的损伤,引起远期的不良后果,如子宫脱垂、膀胱直肠膨出、加压性尿失禁以及后遗症对妇女健康的危害,甚至丧失正常工作及生活......

点击显示 收起

  适时地行会阴侧切术缩短第二产程有益于母婴预后,对产妇来讲,会阴侧切术既可避免不规则的会阴撕裂(包括肛门括约肌的撕裂)和困难修补,又可预防因强行保护会阴所造成的皮肤下深部肌肉及盆底筋膜的损伤,引起远期的不良后果,如子宫脱垂、膀胱直肠膨出、加压性尿失禁以及后遗症对妇女健康的危害,甚至丧失正常工作及生活能力。对胎儿、新生儿来讲,可减少盆底及会阴部对儿头的抗力,长时间的抗力可造成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及损伤性颅内出血,导致智力障碍。为此,应从优生的角度来认识适时的会阴侧切术在产科优生中的重要作用。

  1 会阴侧切术及缝合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1 会阴侧切 取膀胱截石位,采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当宫缩时,左手中、示指深入阴道内撑起左侧阴道壁,用会阴侧切剪自会阴后联合中线向左侧45°方向剪开会阴。但如会阴高度膨隆时,剪开角度为60°~70°,以免损伤直肠。切口一般为4~5cm,切开后应用纱布压迫止血,必要时钳夹结扎止血。
   
  1.2 缝合 按解剖层次逐层缝合,缝合前先用0.2%甲硝唑溶液冲洗会阴切口,阴道内置纱布卷,用0号铬制肠线从切口顶端上0.5~1.0cm处开始连续缝合阴道黏膜至处女膜内环处打结,深部应包括部分黏膜下组织,同样肠线间断缝合肌层,达到止血和关闭死腔的目的。同样肠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组织,最后用00号铬制肠线连续皮内缝合。缝皮时,自切口顶端约1.0cm处进针打结,再向下沿切口左侧皮缘进针至顶点0.2cm处出针,再以同等针距沿右侧进出针,与左侧对称,即“U”型缝合。使顶点两侧皮缘对合严密,再沿两侧切口皮缘针距约0.5cm连续皮内缝合至处女膜外环处打结。缝合结束后,常规做阴道检查,取出纱布卷及残留纱布,用0.2%甲硝唑溶液浸湿纱布敷于创面。本组520例行会阴侧切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
   
  1.3 注意事项 (1)会阴侧切术应准确选择切开时机,如过早切开,由于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较长,组织暴露时间过长易引起感染,阴部组织较厚时,切开后往往失血较多。但等到会阴皮肤高度膨隆,呈现苍白时再行切开术则为时已晚,往往切开后可见阴道黏膜及组织呈舌状撕裂,缝合困难,影响愈合,导致感染。(2)会阴侧切长度宜长约4cm左右,避免切开后再有撕裂,切开时间应在阵缩时进行。切开后,小动脉活动性出血应以000号丝线结扎,渗血以纱布压迫止血。(3)阴道黏膜切口顶端第一针缝合时,应高出顶端0.5~1.0cm,以防回缩的血管出血造成血肿。每一针均要穿过切口的底部,不留死腔,否则易造成积血潴留,引起感染。(4)缝针不宜过密,结扎不能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或达不到止血目的。(5)若切口底部较深且近直肠,术者可用左手示指深入直肠引导缝针,以免缝针穿过直肠壁。(6)缝合结束后,应常规进行阴道检查,取出阴道之纱布。若切口底部较深缝合后,应行肛查,确定有无缝线穿过直肠壁,穿过的缝线必须拆除重逢。
    
  2 体会

  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掌握缝合技术是促进切口愈合的关键,由于会阴部抗感染能力较强,为保障切口良好的愈合,止血及恢复各组织的解剖层次是关键。此法可减轻缝合时的牵拉,避免切口张力过大致切口裂开,同时由于皮肤切口对合严密,切口甲级愈合率可达100%,减少了产妇痛苦。此法不需拆线,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产妇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床位周转率。
   
  (编辑含 秋)

  作者单位:727000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作者: 曹兰英 靳琦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