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1期

新式剖宫产术的改良及临床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5~3cm沿半月形腹壁横沟做横弧形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层及筋膜,将腹直肌与筋膜游离开,钝性撕开腹直肌与腹膜,取子宫下段高位切口,可吸收线单层连续锁扣缝合子宫肌层,不缝合腹膜,可吸收线缝合腹直肌前鞘,4号丝线将皮下脂肪及皮肤缝合3针。与传统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耻骨联合上2.5~3cm沿半月形腹壁横沟做横弧形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层及筋膜,将腹直肌与筋膜游离开,钝性撕开腹直肌与腹膜,取子宫下段高位切口,可吸收线单层连续锁扣缝合子宫肌层,不缝合腹膜,可吸收线缝合腹直肌前鞘,4号丝线将皮下脂肪及皮肤缝合3针。与传统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在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方面,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改良式剖宫产术在以上各项中所用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P<0.05或P<0.01),其后依次是新式剖宫产术和传统式剖宫产术;术后排气时间、坐起喂奶时间,改良式剖宫产术与新式剖宫产术差异无显著性,但两者均优于传统式剖宫产术(P<0.05)。结论  改良式剖宫产术操作简单,优点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改良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出血量
   
  剖宫产是处理难产、产科并发症及抢救母儿生命的主要手段,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提高和相关的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率逐渐提高。为寻求更安全、简单、快速、有效的手术方式,2003年7月~2005年7月笔者采用改良式剖宫产术(下称改良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改良式剖宫产术(改良组)87例,新式剖宫产术(新式组)108例,传统式剖宫产术(传统组)61例。3组孕妇的年龄、孕产次、孕周及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手术指征均为头盆不称、臀位、胎儿窘迫、巨大儿、头位胎位异常或妊高征等,均为第一次剖宫产,手术原因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术前准备情况一致,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

  1.2  手术方法  传统组按常规下腹部纵切口剖宫产术操作;新式组取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约3cm做一横直形切口,长约12~15cm,仅切开皮肤,于切口中间切开脂肪层2~3cm,用直剪刀横行剪开筋膜,用手指钝性分离皮下脂肪及腹直肌,于腹膜薄弱处钝性撕开腹膜进入腹腔,横向切开膀胱反折腹膜约2~3cm,向两侧圆韧带方向钝性撕开至10~12cm,下推膀胱约2~3cm,在子宫下段中央横切2~3cm,钝性延长至11~12cm,取出胎儿后,即手取胎盘,子宫切口用1号可吸收线连续全层锁扣缝合,不缝合膀胱腹膜反折及腹膜,连续缝合筋膜后,用4号丝线将皮肤及皮下脂肪间断褥式缝合3针,用4把组织钳钳夹对合皮缘5min。改良式:取耻骨联合上2.5~3cm沿半月形腹壁横沟做横弧形切口长约12~14cm,仅切开皮肤,于切口中间切开脂肪层及筋膜2~3cm,用小拉钩钝性分离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将腹直肌与筋膜游离开,钝性撕开腹直肌,于膀胱顶上3~5cm处钝性撕开腹膜进入腹腔,于距膀胱腹膜反折上3~5cm处中央横行切开子宫下段约2cm,钝性延长至10~12cm,取出胎儿,待胎盘自行剥离后取出,其余步骤同新式。

  1.3  观察指标  3组分别观察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坐起喂奶时间、住院天数、新生儿Apgar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各组间指标比较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传统组、新式组、改良组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传统组、新式组、改良组各项指标比较  (略)

  注:与传统组比较,*P<0.01;与新式组比较,△P<0.01;与新式组比较,☆P<0.05

  3  讨论

  新式剖宫产术在传统式剖宫产术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其特点是:(1)采用腹横切口,与下腹部皮肤张力线方向一致,缝合时对合准确,愈合后瘢痕小,较为美观;(2)撕拉法进腹,可使走行于皮下脂肪、腹膜中的血管、神经借助于本身的弹性而完整地保存下来,不需要结扎止血,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术后恢复,减少了手术步骤,使手术时间缩短,尤其缩短了切皮至娩胎时间,为抢救胎儿等紧急情况赢得了宝贵时间;(3)子宫切口采用一次连续锁扣缝合法,既保证了切口血运,减少缝线过多造成对组织产生刺激,又缩短了手术时间。(4)不缝合腹膜及腹膜反折,皮肤、皮下脂肪作为一层仅缝3针,减少了缝线刺激,避免了缝线过多,吸收不良,异物反应,有利于渗出物引流,并节省时间。过去认为常规缝合壁层腹膜及脏层腹膜,可减少术后腹膜粘连,但动物实验表明,腹膜缝合可造成腹膜局部缺血、坏死、炎性反应和异物反应,造成粘连[1]。腹膜的愈合不同于皮肤,不需相互贴近,而是整个损伤表面发生上皮化,在游离状态下24~48h内由再生的间皮细胞完全修复,形成一层新的腹膜,故不缝合腹膜可减少术后粘连及疼痛。本研究资料显示,新式剖宫产术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坐起喂奶时间以及住院天数都较传统式降低(P<0.01)。

  改良式剖宫产术在新式剖宫产术的基础上又加以改进:(1)腹横切口位置稍下移至半月形腹壁横沟线,使得切口更美观,符合生理皮纹,对产妇的心理影响小,易于接受。(2)分离腹直肌前鞘与腹直肌粘着部分,因撕拉法需较大力气,往往因力量不够无法分离充分,造成娩头困难,而将前鞘分离后,撕拉腹直肌容易得多。(3)采用子宫下段高位切口,避免了胎头高浮造成的出头困难,由于子宫切口距离子宫体仅2~4cm,具有较强的收缩力,能迅速关闭血窦,减少出血。切口处较宽,且较厚,不易使两侧角延裂而导致损伤子宫动脉上行支。切口上下肌层厚度相等,缝合后解剖对位好,易于缝合。由于缝合口为生理愈合,极少形成瘢痕组织,因而再次分娩时无需担心子宫破裂。不需打开和缝合子宫腹膜反折,不需下推膀胱,可避免膀胱损伤、粘连等并发症[2]。减少手术步骤及时间。(4)待胎盘自行剥离后再取胎盘,与徒手剥离胎盘比较,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降低术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3]。(5)由于操作简单、快捷,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对肠管的刺激,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有利于产后恢复和乳汁分泌,促进母乳喂养。本组资料表明改良组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方面均较新式组降低(P<0.05或P<0.01)。

  本文研究表明,改良式剖宫产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其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及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损伤少,术后恢复快,缩短了住院日,且美容效果好,深受产妇的欢迎,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  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2-24.

  2  周基杰,周俊卿.新概念剖宫产.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8-59.

  3  Shekkey J Chapaman.One-versus two-layer closure of a low transverse cesarean,the next pregnancy.Obstet Gynecol,1997,89:16-18.

  (编辑:唐  城)

  作者单位:  666100云南景洪,云南省农垦总局第一职工医院


 

作者: 谭美秀 2006-9-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