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7期

出生后立即进行早吸吮对新生儿复温的影响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出生后进行早吸吮开始的时间不同探讨新生儿复温问题。方法将180例新生儿分为两组。试验组出生后立即进行早吸吮,对照组2h后进行吸吮母乳,对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h、6h、12h的体温进行监测和对比。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h、6h、12h的体温上升情况说明出生后立即进行吸吮的体温上升越快。...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出生后进行早吸吮开始的时间不同探讨新生儿复温问题。方法  将180例新生儿分为两组。试验组出生后立即进行早吸吮,对照组2h后进行吸吮母乳,对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h、6h、12h的体温进行监测和对比。结果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h、6h、12h的体温上升情况说明出生后立即进行吸吮的体温上升越快。结论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进行早吸吮有利于新生儿复温。

    [关键词]  新生儿;早吸吮;体温

      2005年我院曾对新生儿出生后进行早吸吮与2h后才进行吸吮母乳的新生儿进行观察,发现出生后进行早吸吮的新生儿的体温散失少、复温快。为了探讨有利于新生儿复温的方法,笔者对出生后立即进行早吸吮的新生儿与出生2h后吸吮母亲乳头的婴儿进行观察、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05年4~5月在我院妇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经阴道自然分娩,母亲分娩时体温正常,孕产期无合并症,新生儿体重≥2500g,Apgar评分为10分的1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分娩时室温调至26℃~28℃,产妇分娩前助产士告之母亲新生儿出生后进行早吸吮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给新生儿脐带处理后与母亲进行早吸吮;另一种是分娩后产妇回休息室后对新生儿进行吸吮母乳。按照母亲的选择,将观察对象分成两组:试验组95例,在新生儿出生后清理呼吸道,断脐处理后,护士迅速将新生儿身上的羊水、血迹擦净,立即穿上婴儿衣服,垫上一次性尿布,用棉质方巾包裹好,嘱咐产妇搂抱好新生儿并吸吮母乳,左、右乳房各15min后,抱至母亲身边。对照组85例,同样新生儿出生后清理呼吸道、断脐,擦干净新生儿身上的羊水、血迹,穿上婴儿衣服,换上一次性尿布,用棉质方巾包裹好。放置新生儿辐射台上,待2h后产妇送回休息室时,将婴儿给产妇进行吸吮母乳30min后,抱至母亲身边。两组新生儿均在出身后4h、6h、12h测量腋温。方法:用玻璃汞柱式腋表体温计,将体温计汞端放于婴儿腋窝深处并嘱产妇捏住手臂使体温计紧贴皮肤,10min后取出。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各时间段的体温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新生儿各时间段体温比较试验组:新生儿出生进行早吸吮体温上升较快,出生后4h达(36.3±0.3)℃,出生在6h就已稳定上升,说明新生儿出生后即进行早吸吮,一方面可利用母亲体温取暖,一方面婴儿用力吸吮产热可使体温上升的快,体温至6h趋于稳定。

    对照组:新生儿出生2h后进行吸吮母乳,说明新生儿体温在出生2h内已散失较多,之后体温恢复较慢,至12h后才达稳定。

    3  讨论

    3.1  重视新生儿复温可减少新生儿并发症  产妇分娩时,因身体比较暴露,分娩室内26℃~28℃的室温对产妇比较适宜,胎儿娩出是从一个温暖潮湿的环境进入一个较寒冷的环境中,应在新生儿刚娩出的瞬间即重视保暖。但由于新生儿身体和头部湿露以及自身的解剖特点,如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和皮下脂肪薄,血管较多,保温能力差,散热快,所以体温不稳定,加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以致调节功能不全,当环境温度降低,保温措施不够时,很容易发生低温,低体温不仅可引起皮肤硬肿,并可使体内各重要器官损伤,功能受累,甚至导致死亡[1]。新生儿复苏过程中为新生儿保暖是复苏最初步的重要措施[2]。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即重视对体温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2  出生后新生儿进行早吸吮有利于复温  此项观察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4h、6h、12h体温比较,说明新生儿出生时进行吸吮母乳时间不同,新生儿的复温时间也不相同,特别是初生儿,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新生儿体温下降约2℃,以后逐渐上升,两组新生儿出生后虽然身上的羊水、血迹都被迅速擦净,但新生儿的皮肤和头发仍处于潮湿状态,新生儿皮肤、头部的水分蒸发造成大量体温丢失,而试验组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进行早吸吮,并与母亲皮肤接触,吸吮母乳,母亲的身体对新生儿是一个恒温箱供新生儿取暖。新生儿早吸吮用劲而产热,从而使体温恢复快,因此新生儿出生后进行早吸吮,不但是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而且是有利于新生儿的复温。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4,172-173.

    2  John K.叶鸿瑁(译).新生儿复苏教程,第4版.北京: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2004,2-6.

     作者单位: 1 364000 福建龙岩,龙岩人民医院

    2 福建龙岩,龙岩第二医院


   (编辑:于  伽)

作者: 张碧英,林荣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