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1期

结节性多动脉炎合并妊娠10例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我站1990年1月~2001年10月收治10例结节性多动脉炎合并妊娠者,现报告如下。有头痛、头晕病史者6例,四肢发冷、乏力及麻木者4例(其中2例脉搏弱,2例无脉征,并均伴有头痛、头晕),2例在锁骨下动脉处闻及血管杂音,1例在颈动脉处闻及杂音,2例在T12及L1的脊椎两侧闻及血管杂音。8例经我院内科在妊娠前行血管造影确......

点击显示 收起

     我站1990年1月~2001年10月收治10例结节性多动脉炎合并妊娠者,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者30岁,平均26.5岁。孕次最少1次,最多3次,平均孕(1.5±1.2)次。有头痛、头晕病史者6例,四肢发冷、乏力及麻木者4例(其中2例脉搏弱,2例无脉征,并均伴有头痛、头晕),2例在锁骨下动脉处闻及血管杂音,1例在颈动脉处闻及杂音,2例在T12及L1的脊椎两侧闻及血管杂音。8例经我院内科在妊娠前行血管造影确诊,其中3例合并肾动脉狭窄;2例分别于妊娠34周及39周根据临床表现由我院产科确诊。

    1.2  妊娠期变化  妊娠前8例有头痛、头晕、四肢乏力、发冷、麻木、脉弱、无脉或高血压病史,妊娠后以上症状加重。妊娠前无症状者2例,妊娠后也出现了以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0例患者中,血压最高达250/150 mmHg,最低150/100  mmHg,尿蛋白(+~++++),水肿Ⅱ~Ⅳ度。妊娠后均发展成为妊高征,其中2例为中度,8例为重度。8例中有3例在妊娠18~20周自觉胎动消失,B超证实胎儿宫内死亡(死胎);2例出现少尿、无尿,肌酐、尿酸、非蛋白氮升高,表现为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突然腹痛,呈板状腹,胎心不清,B超示胎盘早剥。以上3例严重并发症均发生在妊娠32~36周。妊娠结局:10例结节性多动脉炎中有8例发生重度妊高征,3例肾动脉狭窄者均在孕18~20周因死胎而行引产术(其中1例连续3次因死胎引产);5例行剖宫产,均为重度妊高征患者;2例中度妊高征患者1例足月后自然临产,1例因臀位在孕38+2周时行剖宫产。

    1.3  胎儿情况  新生儿存活6例,死胎4例。存活的6例中1例顺产,5例剖宫产。4例死胎中,3例因肾动脉狭窄在孕18~20周死胎而引产,1例因孕32+4周时胎盘早剥而剖宫产,剖出一死婴。新生儿体重≥2500 g者2例,<2500 g者4例,最低1例体重仅1800 g。

    1.4  产后情况  10例患者产后自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5例血压恢复到妊娠前水平;5例虽较分娩前有所下降,但处于较高水平,故必须服降压药物。

    2  讨论

    2.1  发病情况  结节性多动脉炎属于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侵犯中小动脉管壁,使血管壁发生结节性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及细胞浸润[1]。结节性多动脉炎多发生在青年女性,多侵犯锁骨下动脉(90%)、颈总动脉(45%)、椎动脉(25%),约85%侵犯2支以上动脉[2],所以患者多有头痛、头晕及上、下肢发冷、乏力、麻木及肢体两侧血压不一致,脉搏强弱不一,甚至发生无脉症。

    结节性多动脉炎造成中小动脉狭窄,妊高征使血管痉挛管腔狭窄,二者相加使血管腔更加狭窄,造成组织严重缺血缺氧,所以易发展成重度妊高征,而致心、肝、肾衰竭,失明及胎盘早剥等严重并发症[3]。胎儿因缺血缺氧而发育不良,重者发生死胎。

    2.2  诊断  患者以往有头痛、头晕、高血压病史,出现肢体发冷、麻木、乏力,肢体两侧血压不一致、两侧脉搏强弱不一,严重者甚至无脉,在患病的血管处闻及杂音,可助诊断。有条件的医院或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可行血管造影确诊。

    2.3  治疗及预后  治疗原则是解痉、镇静、降压,积极治疗24~48 h,症状好转,可在严密观察下继续妊娠,等胎儿成熟后终止妊娠。如疗效不佳应及早终止妊娠,根据情况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结节性多动脉炎合并重要器官损害,如心、肝、肾、脑功能受损者,应劝其绝育;未孕已确诊者也应劝其绝育。

【参考文献】
  1 陈珠.内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22-324.

2 苏应宽,徐增祥,江森.实用产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26.

3 吕佩瑾,孙念枯,陈蕴华.妊娠合并大动脉炎20例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1986,21:136.


作者单位:256500 山东博兴,博兴县妇幼保健站

作者: 孙爱荣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