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5期

妊娠合并梅毒的危害及治疗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梅毒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患梅毒的孕妇能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给胎儿引起流产、早产、死胎或分娩先天梅毒儿,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发展[1]。我乡卫生院自2002年11月~2007年11月共收治妊娠合并梅毒患者41例,其中治疗22例,未经治疗者19例,现将其临床观察报告如下。2一般资料......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梅毒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晚期侵犯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各重要脏器,产生各种严重症状及体征,造成劳力丧失或死亡。患梅毒的孕妇能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给胎儿引起流产、早产、死胎或分娩先天梅毒儿,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发展[1]。我乡卫生院自2002年11月~2007年11月共收治妊娠合并梅毒患者41例,其中治疗22例,未经治疗者19例,现将其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根据不良的性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做出诊断。

    1.2  一般资料  治疗组22例,其中孕早期(12周以前)感染者为9例,孕中期(13~37周末)感染者8例,孕晚期(28周以后)感染者5例,未治疗组19例。观察指标: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1.3  治疗  对已确诊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22例进行规范化治疗,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1次,共3次为1个疗程或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肌注,每日1次,连用10~15天为1个疗程,对青霉素过敏者用红霉素500 mg,每日4次口服,连续15天为1个疗程。孕妇治疗后每月应检测UDRL或RPR滴到分娩。

    2  结果

  在规范化治疗组22例中,发现早产2例,发病率为9.09%,新生儿感染1例,发病率为4.55%,余均无异常。未经治疗的19例患者中,发现流产2例,发病率为10.53%,早产1例,发病率为5.26%,死胎3例,发病率为15.79%,新生儿感染2例,发病率为10.53%。通过两组比较: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未经治疗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危害明显高于规范化治疗组。

    3  讨论

  鉴于我乡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聚居地,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受当地地理环境、经济、文化和民族习俗的影响,性随意较为普遍,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差,感染性传播疾病的几率很大。孕妇一旦感染性传播疾病,若未能及时治疗,可通过垂直传播(母婴传播)使胎儿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新生儿感染,严重影响下一代健康。据有关报道,患梅毒的孕妇,病期超过4年,其苍白螺旋体仍可通过妊娠期的胎盘感染胎儿,引起先天梅毒。新生儿也可在分娩通过软产道时受感染。患一、二期梅毒孕妇的传染性最强。梅毒螺旋体在胎儿内脏(主要在肝、肺、脾、肾上腺等)和组织中大量繁殖,引起妊娠的16周后的流产、早产、死胎。未经治疗的一、二期梅毒孕妇几乎100%传给胎儿,早期潜伏梅毒孕妇感染胎儿的可能性达80%以上,可有20%早产。未治疗的晚期梅毒孕妇感染胎儿的可能性大于30%,晚期潜伏梅毒(感染超过2年,临床无梅毒性损害表现,梅毒血清学实验阳性)孕妇,性接触已无传染性,但感染胎儿的可能性仍有10%,一般先天梅毒儿占死胎的30%左右,并且虽经治疗但不彻底或治疗后血清RPR未转阴性者,妊娠分娩后可出现早产儿、低体重儿及先天性梅毒新生儿。

    4  体会

  加强性健康教育是关键:针对我县的特殊情况,为了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应加大宣传性健康知识的力度,降低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以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的自身健康[2]。建立健全三级保健网,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即从怀孕开始至产后42天进行孕产妇保健并常规行梅毒血清学筛查,最好在妊娠早、中、晚期各作一次,以便及早确诊并得到彻底治疗,阻断母婴传播。

【参考文献】
    1 罗湘闽.67例梅毒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14(2):89-90.

2 王丽珍.上海市妊娠合并梅毒现况调查.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1,4(4):205-208.

(编辑:江 枫)


作者单位:812300 青海刚察,刚察县伊克乌兰乡卫生院

作者: 拉卓玛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