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7期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00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微创技术,即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借助腔镜技术在微创下将肌瘤从宫体剥出,修整、缝合子宫创面并将肌瘤从腹腔取出。结果手术中出血少,住院天数少,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高,但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对于瘤体数目较少、平均直径小于10cm、位于浆膜下或肌壁间突......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微创技术,即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借助腔镜技术在微创下将肌瘤从宫体剥出,修整、缝合子宫创面并将肌瘤从腹腔取出。结果 手术中出血少,住院天数少,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高,但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 对于瘤体数目较少、平均直径小于10 cm、位于浆膜下或肌壁间突向浆膜层者,选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更优于开腹手术。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只切除肌瘤而保留子宫的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改变局部解剖生理结构,可保留生育功能等诸多优点,特别是对那些肌瘤大或肌瘤引起症状,但需保留生育功能或不愿切除子宫的患者具有良好的心理效应。目前,切除子宫肌瘤可经宫腔镜、腹腔镜、阴道及开腹多种途径进行。一般来讲,经腹腔镜更适合切除浆膜下及肌壁间向浆膜层突出的子宫肌瘤,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基本相同[1]。我们随机抽取了100例2007年以来开腹与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做一对照分析。

  子宫肌瘤需手术的相关症状包括[2]:(1)肌瘤引起月经过多,疼痛及明显的压迫症状;(2)有子宫肌瘤的不孕症患者,包括习惯性流产者;(3)子宫肌瘤在短期内生长迅速;(4)既往妊娠时并发疼痛、出血、胎先露异常、早产、感染或肌瘤变性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年龄在35~45岁。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瘤体平均直径<10 cm。对照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1.2 方法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取膀胱截石位。子宫肌瘤剔除术一般包括三部分:(1)取肚脐正中纵切口置镜常规环视腹腔,左右麦氏点插入两个0.5 cm的Trocar,置入无损伤弯钳探查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及数量,局部注射稀释后的垂体后叶素6 u,用单极电钩在子宫前或后壁做纵切口,剜除瘤体,将瘤体暂放置于子宫直肠窝待处理。(2)创面处理:用一号薇乔线连续缝合封闭瘤腔,在切口缝合表面涂抹生物蛋白胶预防黏连。(3)取出瘤体:用组织粉碎器直接将瘤体取出,也可从腹部扩大的小切口将其取出。

  2 结果

  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 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比较

  3 讨论

  开腹手术因视野宽,手术操作方便,关闭瘤腔相对容易,手术难度低,尤其是多发性子宫肌瘤,能够查看和触摸子宫肌壁,以免遗漏小的肌瘤,在过去几年是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首选术式[3]。近几年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日益完善,也因术中出血少、住院天数少,以及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上升,如对腹壁瘢痕的要求等,选择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渐渐多于开腹手术,但因深部肌壁间肌瘤切除后在腹腔镜下的肌层缝合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需要操作的熟练和灵巧。若手术耗时过长,出血多,或创缘对合不良导致术后黏连,则不如采取其他更简捷的手段[4]。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技术受到术者经验、肌瘤数目、瘤体大小及生长部位等限制,我院将手术指标控制在瘤体平均直径小于10 cm,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李光仪,陈露诗,黄浩,等.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1 163例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3):184-186.

  2 关铮.微创妇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6.

  3 郎景和.妇科手术笔记.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

  4 史常旭.现代妇产科手术与技巧.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62.

  

作者: 闫玲,杜永兴 2011-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