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1期

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及处理(附300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及处理。方法本文总结了近6年30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异位妊娠好发年龄25~35岁,诊断妊娠主要采用后穹隆穿刺、HCG、超声诊断。结论异位妊娠发病因素颇多。...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及处理。方法 本文总结了近6年30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异位妊娠好发年龄25~35岁,诊断妊娠主要采用后穹隆穿刺、HCG、超声诊断。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手段,药物保守治疗10例也已痊愈。结论 异位妊娠发病因素颇多。近年来盆腔炎、放置宫内节育器、剖宫产、婚前性行为引起的宫腔手术或感染等因素较突出。临床症状仍以腹痛、阴道出血较典型。β-HCG检测敏感性的提高及高分辨的超声的发展,提高了早期诊断的准确率,为保守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提供了可能。后穹隆穿刺是决定手术的关键,手术方式依病变部位、患者对生育的要求及术中患者状况决定。

【关键词】  异位妊娠;临床诊断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是妇科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危害着育龄妇女生命和健康。现将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300例异位妊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年龄分布 近6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300例,年龄17~45岁,25岁以下40例(13.33%),25~35岁192例(64.29%),为好发年龄段;35岁以上68例(22.08%)。

  1.2 婚育史 300例患者已婚者244例(81.33%),经产妇225例(75.32%),未产妇75例(24.68%)。30例未婚(10%),年龄17~26岁,平均21.8岁,其中16例为学生,导游2例,服务员8例,职员4例。

  1.3 盆腔手术史及避孕史 人流及引产一次以上169例(56.49%);放置宫腔内节育器者83例(27.66%);35例有剖宫产史(11.69%);8例有输卵管结扎史,6例有阑尾手术史,3例有3年以上不孕史,3例为重复异位妊娠。

  1.4 停经史 237例有停经史,占79.22%,停经时间31~90天,人工流产后13例,占4.54%,药流后6例,占1.95%。

  1.5 阴道出血 198例有阴道出血(66.23%),虽不规则出血或点滴状出血,出血时间3 h~1个月。

  1.6 腹痛 253例有腹痛(84.42%),表现为下腹剧烈样疼痛或坠胀痛,部分伴有恶心、呕吐,10例因腹痛误诊为内、外科疾患。

  1.7 尿或血HCG及血常规 HCG阳性158例,阴性12例。不同程度贫血220例(73.38%)。

  1.8 后穹隆穿刺 214例自阴道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4例腹穿抽出不凝固血液,16例后穹隆穿刺未抽出血液,穿刺阳性率93.16%。

  1.9 超声 180例行超声检查,其中124例提示异位妊娠(68.89%);42例提示附件包块,8例提示宫腔内光团及液性暗区,4例示流产不全,20例腹盆腔有积液。

  1.10 诊断性刮宫结果 60例行诊刮术,2例阴道排出物作病检。结果27例呈蜕膜样变,20例为增殖期改变,7例呈分泌期改变,4例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1.11 异位部位 输卵管妊娠282例,占94.16%,其中壶腹部及峡部妊娠240例,伞部妊娠30例,间质部16例,子宫角部妊娠3例,卵巢妊娠10例,腹腔妊娠1例。

  1.12 破裂情况 流产型146例,占48.70%,破裂型140例,占46.75%,陈旧性宫外孕14例。腹腔妊娠1例(孕3+个月),腹腔积血300 ml,腹腔广泛黏连,妊娠位于下腹部正中,胎儿已死,胎盘位于骶部盆壁,术中触及胎盘时出血约10 000 ml,即行止血后关腹,痊愈出院。

  1.13 腹腔内出血 出血量达500 ml以上208例(69.48%);32例入院时已休克(10.66%)。

  1.14 治疗方式 138例行妊娠部位切除,其中22例同时行输卵管结扎术;132例行保守性治疗,即输卵管剖开取胚胎术;30例行药物保守治疗。

  2 讨论

  2.1 EP的发病因素 EP可发生于任何生育年龄的妇女,但好发年龄25~35岁(64.29%)。20世纪70年代以来,本病有发病率有增高趋势,除公认的危险因素如输卵管炎症、发育异常、盆腔感染性疾病,不孕症、性激素影响、肿瘤外在压迫外,还与人工流产、引产、宫内节育器应用较普遍,剖宫产率升高有关。本组有人流及引产史者169例(56.49%),放置宫内节育器者83例,剖宫产者35例,结核病史、阑尾炎及宫外孕手术,均可使EP发生率增加,与文献报道一致[1]。

  本组未婚女青年30例,既往均有人工流产或盆腔炎病史,为预防宫外孕的发生,告诫女青年应洁身自爱,减少婚前性行为,避免宫腔手术。有文献报道,1984年后宫外孕上升较明显,其变化曲线与剖宫产数增加相平行,因此,对目前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趋势,应有所控制,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倡阴道分娩,以保障妇女健康。宫内节育器可能由于尾丝过长或放置时间长,未及时更换造成逆行感染,节育器引起子宫内膜及输卵管黏膜非特异性炎症而致宫外孕[2]。

  2.2 EP的诊断 大多数患者有停经史,阴道出血及腹痛等典型症状,237例有停经史(79.22%),198例有阴道出血(66.23%),253例有腹痛(84.42%),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就诊距发病时间不一,EP部位,破裂情况,出血多少及患者耐受程度而异。对诊断不够明确者,需进一步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及时处理。

  后穹隆穿刺是诊断内出血的有效手段,操作简便,准确率高。本组214例自阴道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因血液,4例腹穿抽出不凝固血阳性率占93.16%。穿刺是决定手术的关键。尤其是在无条件行超声检查的情况下更为重要。应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正确的操作是穿刺成功的保证[3]。

  HCG反映体内滋养细胞活性,其值越高,绒毛活力越大,侵蚀能力强,易穿破组织发生大出血。本组EP患者血或尿HCG阳性率占92.94%。采用酶联免疫人绒毛促性腺激素试纸检测HCG,特异性强,操作简便迅速,1.5 min可出结果,且腹腔血阳性率高于静脉血,有助于鉴别诊断。

  自从1969年Kobayash提出超声诊断腹腔内出血以来,超声技术已成为诊断EP的主要方法。本组超声检查180例,其中124例提示宫外孕,42例提示盆腔附件区包块或液性暗区,阳性结果占92.22%。

  诊刮的病检结果,子宫内膜随阴道出血时间长短和尿HCG水平而呈现各种变化,不能以是出现蜕膜和A-S反应做为诊断EP的依据,须结合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本组中子宫内膜呈现多种形态变化,与文献报道一致[4]。

  EP中最常见输卵管妊娠,本组占94.16%,目前诊断EP的方法不断改进和提高,但对破裂型和流产型鉴别诊断较难,若能早期鉴别,可据病情行保守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较好保持输卵管的完整性,提供再次妊娠的可能。

  2.3 EP的处理 手术治疗一直是处理EP的主要手段,对于严重内出血并发休克的患者,休克的同时积极准备手术,手术方式依据病变部位、患者对生育的要求及术中患者的状况决定。本组144例行手术治疗,无一例死亡。138例行妊娠部位切除,22例有绝育要求,同时结扎对侧输卵管,以避免再次EP。132例因有生育要求而行保守手术,即输卵管部开取胚胎术,保留患侧输卵管,其中10例已获得正常宫内妊娠且已足月分娩。10例行药物保守治疗,经追踪随访已获痊愈。

【参考文献】
   1 顾美姣.现代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63.

  2 郑怀美.妇产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01.

  3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3.

  4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7-108.

  

作者: 田冬春 2011-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