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2期

人工肛门患者自我形象紊乱的护理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人工肛门患者自我形象紊乱的护理方法,促进早日康复。方法对72例出现自我形象紊乱的人工肛门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人工肛门的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自我形象紊乱,经过治疗和护理改善了症状。...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总结人工肛门患者自我形象紊乱的护理方法,促进早日康复。方法对72例出现自我形象紊乱的人工肛门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人工肛门的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自我形象紊乱,经过治疗和护理改善了症状。结论 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自我形象紊乱与患者的文化水平,社会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和专科常规护理及家庭的支持是改善人工肛门患者自我形象紊乱的关键。

  关键词 直肠癌术后 人工肛门 自我形象紊乱 护理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了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常需同时切除肛门,另在腹壁上造一个永久的人工肛门的手术,即miles手术。

  自我形象紊乱是北美护理诊断协会1973年通过的一项护理诊断,其定义为:个体在感知自身形象方面受到干扰,主要诊断依据为:对存在的和受到身体结合功能方面的变化有负性语言性反应或有非语言性反应 [1]  。如前定义,直肠癌患者术前对人工肛门缺乏认识,出现不能接受手术的不良情绪;术后大便的改道,人工肛门的建立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发生变化,出现对生理、心理的不适应。同时,人工肛门给患者造成形体上的缺陷和对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诸多不便而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患者不愿与人沟通,感觉孤独、无助、自卑、情绪压抑、绝望,不敢面对现实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甚至导致行为异常而发生“自我形象紊乱”,影响治疗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这一类患者,我们对72例直肠癌术后的患者进行调查和护理,现将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月直肠癌术后的72例患者,年龄为27~81岁,平均年龄49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2人,中学28人,小学文化以下32人。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焦虑、恐惧、烦躁不安、易怒、情绪低落、抑郁、绝望等。

  1.2 方法 与患者交谈,了解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心理活动变化特征,患者的需求与想法,以及患者最关注的问题,根据患者的个性特征进行疏导。同时要做好家属的工作,了解其配偶及子女对患者的关心和支持程度,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调查表的内容如下: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生育情况;手术前后有无对人工肛门感到不安、焦虑、恐惧、自卑、不愿参加社交活动,怕受到别人的讥笑,担心失去亲人的关爱;有抑郁、绝望等倾向。根据自我形象紊乱的定义,患者如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均可诊断为自我形象紊乱。

  2 结果

  直肠癌术后,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患者年龄越轻,文化程度越低,人工肛门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压力越大,发生自我形象紊乱的发生率越大。因此,直肠癌术后对人工肛门患者的护理,除了常规护理之外,还应注意自我形象紊乱的预防护理,注意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提高生活质量。

  3 护理措施

  3.1 术前心理护理 腹壁需做永久性人工肛门者,心理创伤超过生理创伤,详细说明人工肛门对治疗的必要性,处理并不复杂,亦不会影响生活和工作,使患者面对现实接受事实,让患者从心理上接受人工肛门,对术后人工肛门的建立有生理、心理准备,并树立起勇敢生活下去的信心。本组有14例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甚者表现为不能接受手术。经过和患者沟通,向患者提供相关资料,说明人工肛门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并无影响,并取得家属的配合,安稳患者,并请同类手术恢复良好患者谈论自己的体会。 使患者情绪稳定,接受手术。

  3.2术后护理

  3.2.1 人工肛门的护理术后2~3天内肠功能恢复以后,人工肛门开放。保护人工肛门周围的皮肤,如周围皮肤完好无损,可直接使用造口袋。如果周围皮肤不平,可使用康乐保公司生产的防漏膏填平凹陷处皮肤,再带造口袋,以防肠液及大便的外漏,刺激周围皮肤。如周围皮肤受损糜烂,应及时清理粪液,同时局部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待其恢复正常后再使用造口袋。或使用康乐保公司生产的溃疡粉涂抹,局部形成保护膜,带造口袋。本组病例中有3例患者出现周围皮肤糜烂,经上述方法处理,均恢复正常。

  3.2.2 饮食的护理 首先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高纤维素、辛味、产气多和容易引起腹泻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生姜、洋葱、韭菜、芹菜及豆类等。其次,要注意饮食卫生,定时定量进食。

  3.2.3 排便习惯的建立 首先要培养患者产生排便的意识,有便意时指导患者通过增加腹压进行排便,每天定时训练,使其逐渐产生定时排便的条件反射。定期扩肛。术后第2周开始,带乳胶手套涂石蜡油,将食指伸进入工肛门内,通过狭窄环,并转动手指,每天早晚各1次[2]  。通过以上训练,患者术后3个月左右都能有意识的控制自己定时排便,使患者无精神负担。

  3.2.4 术后心理护理 术前理论上虽对人工肛门有一个初步了解,但面对术后人工肛门建立的现实问题还是难以接受,必须加强术后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目前的状况是暂时的,病情稳定以后,可以通过训练排便习惯,饮食调节,造口袋的使用等,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同时让患者观看其他造口患者生活及学习的录像和图片,让患者开始认识造口,看到生活的希望,打消心里的疑团,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

  3.2.5 使用正性激励的方法 组织召开病员座谈会,让同种病例的患者在一起交谈,畅所欲言,互相倾诉。让积极乐观的造口患者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其他的患者调整心态,勇敢地面对现实。

  3.3 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 患者对人工肛门的认识和接受离不开家属的支持与关爱。患者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更注重自己亲人的看法,需要家属的理解和照顾。同时,患者的家属也需要心理支持 [3]  。因此,做好家属的工作也至关重要。

  3.4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要注意饮食要规律,少食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预防便秘。避免做腹压增加的动作,如举、提、推等。季节变化时注意增减衣服,避免感冒。及时治疗慢性咳嗽,以免腹压增加,使人工肛门脱出,并应定期扩肛以防狭窄。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教会患者识别人工肛门的异常情况。正常人工肛门高处皮肤1~2cm,色泽红润,无水肿和充血。周围皮肤干燥,颜色正常 [4]  。若人工肛门出现发紫、内陷、脱出或体温高于38.5℃,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时需立即就诊。出院6个月复查1次。

  4 结论

  为了使直肠癌患者得到根治的目的,必须在腹壁上建立人工肛门。而患者往往在面临癌症威胁的 同时,还要在心理上接受人工肛门,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自我形象紊乱,尤其文化程度低的年轻人。因此,直肠癌患者除了注重疾病本身的治疗外,还应注意心理方面的护理,预防和治疗自我形象紊乱。

  参考文献

  1 潘蕴倩,袁剑云.系统化整体护理临床应用.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山版社,1997,136.

  2 吕粹芳.直肠癌术后人工肛门的护理.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5:61.

  3 柴尔芹.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自我形象紊乱的护理.现代护理,2004,156:157.

  4 石彩娟.盲肠癌人工肛门围手术期的护理.西安:现代医学与临床,2002,2(187):114.

  (收稿日期:2004-09-03)

    作者单位:710061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十一病区  

  (编辑楼 兰)

作者: 刘雅 廖春艳 朱云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